圆融
yuán róng
  • 拼 音:yuán róng
  • 注 音:ㄧㄨㄢˊ ㄖㄨㄙ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佛教语。破除偏执,圆满融通。《楞严经》卷十七:“ 如来 观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徧法界,湛然常住。” 宋 苏轼 《答子由颂》:“五藴皆非四大空,身心河岳尽圆融。” 叶圣陶 《倪焕之》十四:“眼前的愁烦是蜕化期间应有的苦闷,超越了这一段期间,自然会入于圆融无碍的境界。”
    (2).通融。《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二》:“天下节度、防御使,除正、至、端午、降诞四节量事进奉,达情而已。自於州府圆融,不得科敛百姓。”
    (3).犹圆通。指文辞周密畅达。 清 黄宗羲 《与李杲堂陈介眉书》:“ 万充宗 传諭:以 高旦中 誌铭中有两语,欲弟易之,稍就圆融。”

  • 基本含义
    形容人的性格或事物的性质完美和谐、统一。
  • 详细解释
    圆融一词源自于《庄子·外物》:“天地之间,物各有主,圆则融,方则止。”它意味着事物在彼此之间的关系中达到了完美的和谐和统一。在人的性格上,圆融指的是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心态情绪都能够达到完美的和谐统一。在事物的性质上,圆融指的是各个方面的因素能够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美统一的整体。
  • 使用场景
    圆融一词通常用来形容人的品质和能力,可以用于赞美一个人的性格、能力或者行为举止上的完美和谐。例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思维、情绪、行动都非常和谐统一,没有任何矛盾或冲突。
  • 故事起源
    关于圆融一词的故事起源并不明确,但它的概念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尤其是道家的思想。在道家的观念中,圆融是一种完美的状态,它代表了事物和人的最高境界。
  • 成语结构
    圆融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圆”和“融”分别表示完美和谐、统一的意思。
  • 例句
    1. 他的性格圆融,与人相处非常融洽。2. 这个团队的合作非常圆融,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完成任务。
  • 记忆技巧
    记忆“圆融”这个词语可以通过将“圆”和“融”这两个字形象化地联想起来。可以想象一个完美的圆形,在圆的边缘上有各种不同的元素,但它们都能够和谐地融入圆形之中,形成一个完美统一的整体。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圆融这个概念感兴趣,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特别是道家的思想。你可以了解更多关于道家思想的书籍和文献,深入探索圆融这一概念的内涵和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的画画技巧非常圆融,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2. 初中生:他的演讲非常圆融,言之有物、条理清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 高中生:这个团队的合作非常圆融,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取得了优异的成绩。4. 大学生:他的领导能力非常圆融,能够很好地协调团队的工作,使团队达到了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