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肉模糊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含义
    形容伤势严重、惨不忍睹的情景。
  • 详细解释
    指人或动物因受到严重的伤害而造成血肉模糊、狼藉不堪的景象。
  • 使用场景
    多用于形容战争、灾难或事故等场景中的惨状。
  • 故事起源
    成语“血肉模糊”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十年》中。故事讲述了鲁国的晋侯与鲁国的襄公发生争斗,晋侯派人刺杀襄公,襄公被刺后,伤势严重,血流如注,形容极为惨烈。
  • 成语结构
    血肉模糊的结构是主语+血肉模糊。
  • 例句
    1. 战场上,尸横遍野,血肉模糊,令人心碎。2. 这次车祸现场,车辆撞毁,血肉模糊,惨不忍睹。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被严重伤害的人或动物,血肉模糊的情景,让这个形象深深印在脑海中。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伤害、惨状相关的成语,如“血流成河”、“惨不忍睹”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战争中的场景很可怕,血肉模糊的景象让我害怕。2. 初中生:电影中的恐怖片场景常常血肉模糊,让人毛骨悚然。3. 高中生:新闻报道中,车祸现场的血肉模糊的画面令人难以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