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刑
sān xíng
  • 拼 音:sān xíng
  • 注 音:ㄙㄢ ㄒㄧㄥ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古代星相家将十二支与五行四方相配,据其生克之理以推凶吉。子卯为一刑,寅巳申为二刑,丑戌未为三刑。凡逢三刑之地则凶。见《协纪辨方书·义例》。《新唐书·吕才传》:“ 长平 坑降卒,非俱犯三刑; 南阳 多近亲,非俱当六合。”《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三刑:寅刑巳,巳刑申,申刑寅;丑刑戌,戌刑未,未刑丑;子刑卯,卯刑子。”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二》:“禄命之説,相传始於 唐 李虚中 ,然三刑六合, 贞观 初已闢其説,似非起於 李 也。”

  • 基本含义
    指古代刑罚的三种形式,即杖刑、笞刑和徒刑。
  • 详细解释
    三刑是古代中国刑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是杖刑、笞刑和徒刑。杖刑是用棍棒打击犯人身体的刑罚,笞刑是用鞭子抽打犯人身体的刑罚,徒刑是指将犯人流放到边远地区,进行劳役或监禁的刑罚。三刑一般用来惩罚各种不同的犯罪行为,代表了古代社会对犯罪的严厉打击。
  • 使用场景
    三刑一词在日常生活中较少使用,更多地用于描述古代刑罚体系或用于文学作品中。
  • 故事起源
    三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法律制度。古代社会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采用了严厉的刑罚手段来制止犯罪行为。三刑作为古代刑罚体系的一部分,代表了当时社会对犯罪的态度和处理方式。
  • 成语结构
    三刑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1. 古代社会对犯罪行为采取了严厉的三刑。2. 在这个小说中,主人公遭受了三刑的惩罚。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三个刑罚形式的名称与对应的刑罚动作联系起来,例如,杖刑可以想象为用棍棒打击,笞刑可以想象为用鞭子抽打,徒刑可以想象为远离家乡流放。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古代中国刑罚体系的知识,以及其他与刑罚相关的成语,如“五刑”、“鞭长莫及”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古代的三刑非常残酷,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法制完善的社会里。2. 初中生: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对犯罪的打击手段,其中三刑是比较典型的一种。3. 高中生:在古代小说中,常常可以看到主人公遭受三刑的描写,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犯罪行为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