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琴
jī qín
  • 拼 音:jī qín
  • 注 音:ㄐㄧ ㄑㄧㄣ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琴名。用竹敲击琴弦发声,异于用指弹的琴。《南史·柳恽传》:“﹝ 柳惲 ﹞復变体备写古曲。尝赋诗未就,以笔捶琴,坐客过,以筯扣之, 惲 惊其哀韵,乃製为雅音。后传击琴自於此。”《旧唐书·音乐志二》:“击琴, 柳惲 所造。 惲 尝为文咏,思有所属,摇笔误中琴絃,因为此乐。以管承絃,又以片竹约而束之,使絃急而声亮,举竹击之,以为节曲。”
    (2).敲琴。 唐 皮日休 《晓次神景宫》诗:“天籟如击琴,泉声似摐鐸。”

  • 基本含义
    指弹奏琴弦,比喻把琴弦击得动听悦耳,也比喻用巧妙的手法引起共鸣。
  • 详细解释
    击琴这个成语源自于古代中国的音乐文化。它比喻用巧妙的手法弹奏琴弦,使得琴声动听悦耳,也比喻用巧妙的手法引起他人的共鸣。在日常生活中,击琴常常用来形容诗词、文章、演讲等艺术作品的精妙和感染力。
  • 使用场景
    击琴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各种场合,特别是在描述艺术作品或表达自己触动他人的能力时。例如,可以用来形容一篇优美的诗词、一段感人的演讲、一首动人的音乐等等。同时,击琴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与人交流时的能力,比如用巧妙的话语引起他人的共鸣。
  • 故事起源
    击琴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二十年》中。相传春秋时期,晋国有位名叫子产的大臣,他擅长弹琴,琴声动听,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有一次,子产的琴声传到了齐国,齐国的国君听说后非常想见一见这位能“击琴”引起共鸣的大臣。结果,子产被齐国国君聘为大臣,成为了齐国的重要人物。从此,“击琴”就成为了形容用巧妙的手法引起共鸣的成语。
  • 成语结构
    击琴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击”和宾语“琴”组成。
  • 例句
    1. 他的演讲就像是一曲动人的击琴,深深地触动了听众的心灵。2. 这篇文章用巧妙的手法击琴,引起了读者的共鸣。3. 她的歌声如同一把击琴的法器,使每个人都陶醉其中。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击琴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在弹奏一把美妙的琴,琴声动听,引起了周围人的共鸣。
  • 延伸学习
    如果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感兴趣,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古代琴曲和音乐家的故事。还可以学习一些古琴的基本知识,了解古琴的构造和演奏技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画就像一幅击琴一样,给人一种美妙的感觉。2. 初中生:这部电影的剧情就像是一曲击琴,引起了观众的共鸣。3. 高中生:他的演讲技巧很高超,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击琴,深深地触动了听众的心灵。4. 大学生:这篇论文用巧妙的手法击琴,引起了学术界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