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慎
sù shèn
  • 拼 音:sù shèn
  • 注 音:ㄙㄨˋ ㄕㄣ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 肃眘 ”。古民族名。古代居于我国东北地区。 周武王 、 成王 时曾以楛矢、石砮来贡。一般认为 汉 以后的 挹娄 、 勿吉 、 靺鞨 、 女真 都和它有渊源关系。亦泛指远方之国。《左传·昭公九年》:“ 肃慎 、 燕 、 亳 ,吾北土也。”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邪与 肃慎 为邻,右以 暘谷 为界。”《汉书·武帝纪》:“海外 肃眘 ,北发 渠搜 , 氐羌 徠服。” 颜师古 注:“《周书》序云:‘ 成王 既伐东夷, 肃眘 来贺。’即谓此。” 明 张居正 《拟唐回鹘嗢没斯率众内附诏宰相李德裕撰<异域归忠传>赐之群臣贺表》:“嘉靖 殷 邦,爰致 氐 羌 之享;丕单 武 烈,聿来 肃慎 之庭。”参阅《文献通考·四裔四》。

  • 基本含义
    谨慎、恭敬、庄重。
  • 详细解释
    肃慎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的态度或行为非常谨慎、恭敬和庄重。它强调遵守规矩、恪守原则,不轻易冒险或做出冲动的举动。
  • 使用场景
    肃慎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处理事务时的态度,特别是在处理重要事务或与上级交往时。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举止庄重、言行谨慎,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组织或团体的工作态度严谨、严肃。
  •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在古代社会,人们非常注重礼仪和尊重他人,肃慎的态度被认为是一种美德。这个成语的出现,是为了强调人们在处理事务时应该保持谨慎和庄重的态度。
  • 成语结构
    肃慎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肃”表示庄重、严肃,而“慎”表示谨慎、小心。
  • 例句
    1. 在面对重要决策时,我们应该保持肃慎的态度,不要轻易做出决定。2. 作为一名公务员,他的工作一直都非常肃慎,严格遵守纪律。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素心”相近的发音来记忆这个成语。素心表示一个人的内心纯净,而肃慎则表示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庄重和谨慎。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与肃慎相关的成语,如“肃然起敬”、“肃然生敬”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参观博物馆时,我们应该保持肃慎的态度,不要乱动展品。2. 初中生:在与老师交流时,我们要表现得肃慎,不要随意打断老师的发言。3. 高中生:在准备高考时,我们要对待每一道题目都要肃慎对待,不能马虎从事。4. 大学生:在参加面试时,我们要表现出肃慎的态度,不要随便回答问题。5. 成年人:在处理工作上的事务时,我们应该保持肃慎的态度,不要轻易做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