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膳
jìn shàn
  • 拼 音:jìn shàn
  • 注 音:ㄐㄧㄣˋ ㄕㄢ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 进饍 ”。1.奉上食物。《后汉书·逸民传·严光》:“舍於北军,给牀褥,太官朝夕进膳。” 唐 白行简 《李娃传》:“生惶惑发狂,罔知所措,因返访布政旧邸;邸主哀而进膳。” 清 吴振棫 《养吉斋丛录》卷二四:“进膳有膳单,每日膳毕,指出某物赐某处赐某人。”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岂徒事舅姑而已,乃若小叔、女妹,一切供役,自理髮、浴身、进饍、献茶、浣衣、濯足,一若固然。”
    (2).犹进食。《剪灯馀话·长安夜行录》:“若 岐王 进膳,不设几案,令诸妓各捧一器,品赏之。”《明史·成祖纪二》:“视军士皆食,始进膳。”

  • 基本含义
    指进食、进餐。
  • 详细解释
    进膳是指进食、进餐的意思。膳指的是饭食,进膳即是进餐。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人们用餐的场合和举止。
  • 使用场景
    进膳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们在正式场合或者宴会上进餐的情景,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的饮食习惯和养生观念。
  • 故事起源
    进膳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左传·昭公三十年》:“昭公十四年,晋人伐郑,郑人请救于晋。晋人执郑公子瑕,以为质。郑人使人进膳于晋。瑕曰:‘不可。请使人观晋膳,而后入。’于是使人观晋膳。瑕曰:‘不可。请使人观晋饮,而后入。’于是使人观晋饮。瑕曰:‘不可。请使人观晋乐,而后入。’于是使人观晋乐。瑕曰:‘可矣。’”故事中,郑国公子瑕在被晋国扣押期间,拒绝了进食、进餐的待遇,直到观察了晋国的饮食和娱乐活动后,才同意进膳。这个故事引申出了进膳这个成语。
  • 成语结构
    动宾结构。
  • 例句
    1. 在宴会上,他优雅地进膳,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进膳是一种礼仪,要注意仪态和举止。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进膳这个成语的发音“进餐”的意思。可以想象一个人进餐的场景,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饮食习惯和餐桌礼仪,以及其他与进膳相关的成语,如进献、进贡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都很认真地进膳,因为好的饮食习惯对身体很重要。2. 初中生:在家里,我们都会一起进膳,这是我们一家人团聚的时刻。3. 高中生:在正式场合,我们要注意进膳的礼仪,不要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