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道
lù dào
  • 拼 音:lù dào
  • 注 音:ㄌㄨˋ ㄉㄠ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道路。《水浒传》第五九回:“ 李俊 道:‘只是无人,不识地境,得一个引领路道最好。’”《英烈传》第四一回:“自此直上,俱是大块的火石砌成,约有一丈多阔路道。”《冷眼观》第七回:“又见路道难行,大有退志。”
    (2).方言。途径;门路。《文明小史》第五五回:“有个寿头模子,要买一隻钻石戒指,一隻金打簧錶,你可有些路道?” 赵树理 《灵泉洞》九:“排长觉得找着路道了。”
    (3).方言。指人的来历;经历。 丰子恺 《防空洞中所闻》:“我往往选定一个对象,预先估量这人是什么路道,有过怎样的生涯的,然后去同他攀谈。”
    (4).方言。缘故,原因。《九尾龟》第八九回:“这些杀千刀的强盗坯,不知甚么路道,到我们这里来,倒把人吓杀快了。” 俞笑飞 罗笑峰 等《歌唱孙才尧》:“你今天有点莫名其妙,看戏不去,儿子不抱,坐立不安,神魂颠倒,香烟蒂头,房里乱抛,一本正经,啥格路道。”

  • 英文翻译

    1.[方]

  • 基本含义
    指道路的宽窄、平坦与否,也比喻言行举止的得体与否。
  • 详细解释
    路道成语源自古代道路的状况,用来比喻言行举止的得体与否。它强调了一个人的行为应该是合适、得当的,不应该过分偏离正常的轨道。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言行得体,举止合宜。
  • 使用场景
    当我们想要形容一个人的举止得体时,可以使用“路道”这个成语。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言行得体,遵循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在写作、演讲、社交等场合使用这个成语。
  • 故事起源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有一则故事,说淮阴侯刘邦曾经在召见大臣时,有一位大臣因为路途遥远而迟到了。刘邦问他迟到的原因,他回答说:“路途不平,所以迟到了。”刘邦听后大怒,说:“路不平应该早点出发,这是你的错。”从此以后,人们用“路道”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得体与否。
  • 成语结构
    主要由名词“路”和动词“道”组成。
  • 例句
    1. 他的言行举止总是很得体,一点也不失礼,真是个路道的人。2. 这个孩子从小就懂得礼貌,很懂得路道。
  • 记忆技巧
    将“路道”联想为一条平坦的道路,上面有标志着“得体”的标志,表示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得体。
  • 延伸学习
    除了“路道”成语外,还有一些与之相关的成语,如“言行不由径”,指言行不按正道而是随意胡为;“言行一致”,指言行保持一致,不相矛盾。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举止很得体,学习上也很用功,是个路道的好学生。2. 初中生:老师教育我们要做一个路道的人,不要做出不合适的言行举止。3. 高中生:大家都很欣赏他的言行举止,觉得他是个路道的人,值得学习。4. 大学生:在校园里,我们应该保持路道的行为,不要做出不合适的言行举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