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仪
sī yí
  • 拼 音:sī yí
  • 注 音:ㄙㄧ ㄧ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司仪 sīyí
    [master of ceremonies] 报告典礼或大会的进行程序的人

  • 英文翻译

    1.master of ceremonies; mistress of ceremonies; compere

  • 详细解释

    (1).官名。《周礼·秋官》有司仪,负责接待宾客的礼仪。 北齐 有司仪署, 隋 唐 因之,属鸿胪寺,掌凶礼丧葬之事。 宋 以后不设。 明 代之司仪主管陈设引奏礼仪, 清 废。参阅《通典·职官八》、《明史·职官志三》。
    (2).举行典礼时报告进行程序的人。 吴晗 《哭公朴》:“拿了通电宣言的底稿,到处奔走,邀约签名的有 公朴 ,办印刷、分发的有 公朴 ,主持《民主周刊》的有 公朴 ,有些会场中当司仪的还是 公朴 。”
    (3).谓举行典礼或大会时报告进行程序。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九章:“他代表工作队,按着主席团的布置,负责大会的司仪。”

  • 基本含义
    司仪指的是主持仪式或活动的人,负责引导和组织整个过程。
  • 详细解释
    司仪是指在各种场合下负责主持仪式、活动的人,如婚礼、庆典、晚会等。司仪需要具备良好的口才、组织能力和仪态,能够熟练地引导和控制整个活动的进程,使其顺利进行。
  • 使用场景
    司仪通常在各种重要场合下出现,如婚礼、庆典、晚会、论坛等。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和组织活动,为参与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和体验。
  • 故事起源
    司仪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的《汉书·艺文志》中,当时司仪是指负责掌管宴会的官员。后来,司仪的含义逐渐扩展到主持各种仪式和活动的人,成为一个普遍使用的词语。
  • 成语结构
    司仪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1. 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司仪,主持了许多大型活动。2. 婚礼上的司仪引导着新人和嘉宾们共同分享幸福时刻。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成语“司仪”。可以想象一个司仪手持麦克风,站在舞台上主持活动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司仪相关的知识,如主持技巧、仪态礼仪等,以提升自己在各种活动中的表现和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今天我扮演了学校运动会的司仪,给同学们介绍比赛项目。2. 初中生:我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司仪,能够主持各种重要的庆典和晚会。3. 高中生:在学校的毕业典礼上,我担任了司仪的角色,为同学们送上最真挚的祝福。4. 大学生:作为学生会的主席,我经常要扮演司仪的角色,组织各种校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