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魄
qì pò
  • 拼 音:qì pò
  • 注 音:ㄑㄧˋ ㄆㄛ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释义]
    (1) (名)做事的魄力。他办事很有气魄。(作宾语)
    (2) (名)气势。天安门城楼的气魄十分雄伟。(作主语)
    [构成]
    并列式:气+魄
    [同义]
    气概、气派、气魄

  • 近义词

    魄力、气势、气概、风格、气派、派头

  • 英文翻译

    1.boldness of vision; breadth of spirit; daring; courage

  • 详细解释

    ◎ 气魄 qìpò
    (1) [spirit]∶某人身上或行动上被激发出来的做事的魄力
    好大的气魄
    (2) [boldness of vision]∶想象力或看法的大胆
    以革命家的气魄
    (3) [momentum;imposing manner]∶气势
    天安门城楼的气魄十分雄伟
    (1).气概,魄力。 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薛据》:“ 据 为人骨鯁有气魄,其文亦尔。” 明 康海 《粉蝶儿·贺登科》套曲:“气魄如 南阳 卧龙,精神似 渭水 非熊。”
    (2).气势,气派。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该校气魄远不如燕大之大。”
    (3).指心神,气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续黄粱》:“疏上, 曾 闻之气魄悚骇,如饮冰水。”

  • 基本含义
    指人的气势和胆量,形容人的豪迈和气度。
  • 详细解释
    气魄是指人的气势和胆量,指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勇气和决心。一个有气魄的人通常具有坚定的信念和自信心,能够在困境中保持镇定,并且能够勇往直前。
  • 使用场景
    气魄常用于形容人的胆量和气度,可以用来赞美一个人的勇敢和果断。同时,也可以用来批评一个人的胆小和优柔寡断。
  • 故事起源
    关于气魄的起源故事并不明确,但这个成语在古代文学中经常出现。在古代的诗词中,常常用气魄来形容英雄豪杰的气概和胆识。
  • 成语结构
    气魄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气”表示气势,代表人的精神状态和豪情壮志,“魄”表示勇气和胆量。
  • 例句
    1. 他在面对困难时展现出了巨大的气魄。2. 这个年轻人有着令人钦佩的气魄和决心。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气魄与一个勇敢的英雄形象联系起来,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想象一个英雄豪杰,他拥有强大的气势和勇气,展现出非凡的气魄。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气魄相关的成语,如“气势磅礴”、“气吞山河”等,可以进一步扩展对气魄这个概念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气魄让我觉得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2. 初中生:只有具备强大的气魄,才能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3. 高中生:他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气魄,成功地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4. 大学生:在面对挑战时,我们应该有足够的气魄去追求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