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理
jiū lǐ
  • 拼 音:jiū lǐ
  • 注 音:ㄐㄧㄨ ㄌㄧ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尽理。《管子·大匡》:“智者究理而长虑,身得免焉。” 尹知章 注:“智者既尽理,而谋虑又长,故免於危亡。”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二》:“奈何其无究理而任天也。”《三国志·魏志·明帝纪》:“非所以究理尽情也。”
    (2).推求道理。《旧唐书·职官志二》:“﹝考课之法﹞有二十七最……其二十二曰:推步盈虚,究理精密,为历官之最。” 元 刘伯亨 《朝元乐》套曲:“自寻思,闲究理。在地上者天,在天下者地。”
    (3).追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素秋》:“公子於宪府究理甚急,邑官皆奉严令, 甲 知不可復匿,始出,至公堂实情尽吐。”

  • 基本含义
    探究事物的真相和道理。
  • 详细解释
    究理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究”和“理”。究字意为深入探究,理字意为事物的道理或真相。究理指的是通过深入研究和思考,探究事物的真相和道理。它强调了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究,并追求事物的本质和原理。
  • 使用场景
    究理常用于讨论学术或哲学问题,也可以用于描述人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的行为。它可以用来表达对问题的认真思考和探索,以及对真理和道理的追求。
  • 故事起源
    究理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论语》中,其中孔子曾经说过:“君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应该深入研究天地人之间的关系,通晓古今的变化,形成自己的学说。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究理强调了通过对事物的深入研究和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和学说。
  • 成语结构
    究理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究”和“理”。
  • 例句
    1. 他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究理,找到了解决的办法。2. 学术研究需要进行究理,不能停留在表面的认识。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究理”拆分成两个部分,分别记忆“究”的意思是深入探究,以及“理”的意思是事物的道理或真相。然后再将两个部分结合起来,形成“究理”的含义,即深入探究事物的真相和道理。
  • 延伸学习
    1. 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穷理尽性”、“穷理极性”等,来扩展对究理的理解和应用。2. 阅读相关的哲学和学术著作,深入了解究理的概念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好好究理这道数学题,找出正确的答案。2. 初中生:他对这个科学实验进行了深入的究理,得出了有价值的结论。3. 高中生:我对这个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入的究理,发现了一些之前被忽视的细节。4. 大学生:在大学里,我们要学会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究理,培养批判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