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迹
tuō jì
  • 拼 音:tuō jì
  • 注 音:ㄊㄨㄛ ㄐ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见“ 托迹 ”。
    亦作“ 托跡 ”。犹寄身。多指寄身方外,或遁处深山或贱位,以逃避世事。 明 高启 《送吕山人入道序》:“而其隐也,皆托跡山林为 老氏 之徒。” 明 夏完淳 《狱中上母书》:“慈君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 清 新小武 《易水饯荆卿》:“因此隐忍迁就,托跡屠沽。”

  • 基本含义
    指通过追踪痕迹来寻找线索或证据。
  • 详细解释
    托迹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托”和“迹”。其中,“托”表示借助、依靠,指追踪痕迹时需要借助痕迹来找到线索。而“迹”表示痕迹、踪迹,指在寻找线索或证据时,通过追踪痕迹来获取所需信息。
  • 使用场景
    托迹通常用于形容依靠追踪痕迹来查找线索或证据的情况。可以用于警察追捕犯罪分子、侦探寻找案件真相、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等场景。
  • 故事起源
    托迹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史记·刺客列传》。故事中,有一位名叫公孙衍的人,他的父亲被杀害,凶手逃之夭夭。公孙衍为了为父报仇,开始追踪凶手的痕迹。他通过观察凶手留下的痕迹,最终找到了凶手的藏身之处,成功将凶手缉拿归案。这个故事成为了“托迹”这个成语的来源。
  • 成语结构
    托迹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托”和名词“迹”组成。
  • 例句
    1. 警察通过托迹,最终锁定了嫌疑人的行踪。2. 侦探凭借托迹找到了案件的关键证据。3. 科学家通过托迹研究动物的迁徙规律。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托迹”记忆为“依靠痕迹”。通过联想“托”表示依靠,而“迹”表示痕迹,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追踪、侦探有关的成语,如“追本溯源”、“踪迹未逮”等,拓展对于这一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游戏中托迹,找到了隐藏的宝物。2. 初中生:侦探通过托迹,破解了一个复杂的谋杀案。3. 高中生:科学家通过托迹,研究了动物的迁徙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