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
guān jiàn
  • 拼 音:guān jiàn
  • 注 音:ㄍㄨㄢ ㄐㄧㄢ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释义]
    (1) (名)门闩或功能类似门闩的东西。
    (2) (名)基本义: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构成]
    并列式:关+键
    [例句]
    关键问题。(作定语)
    [同义]
    主要

  • 近义词

    要害、症结、枢纽、环节、关节、关头

  • 反义词

    根本、枝节、普遍

  • 英文翻译

    1.hinge; key; crux; linchpin; lynchpin

  • 详细解释

    ◎ 关键 guānjiàn
    (1) [hinge]∶本为门闩或关闭门户的横木
    (2) [key]∶比喻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而我们现在有一部分同志对于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不能正确解决的关键,正在这里。——《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
    (1).门闩。《北齐书·窦泰传》:“其人入数屋,俄顷而去。旦视关键不异,方知非人。” 明 宋濂 《<王君子与文集>序》:“ 子与 功深力久,必抽其关键而入乎閫奥矣。”
    (2).指装在物体上作关闭用的器件。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二:“ 元丰 间,亦有守边者,一夕失城门锁,亦不究治,但亟令易而大之。继有得元锁来归者,乃曰:‘初不失也。’使持往合关键,蹉跌不相入。”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器玩·箱笼箧笥》:“制之之料,不出革、木、竹三种。为之关键者,又不出铜锡二项。”
    (3).机关,机械装置。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六:“﹝ 杨务廉 ﹞常於 沁州 市内刻木作僧,手执一椀,自能行乞。椀中钱满,关键忽发,自然作声云:‘布施!’” 清 袁枚 《新齐谐·铜人演<西厢>》:“西洋贡铜伶十八人,能演《西厢》一部。人长尺许,身躯耳目手足悉铜铸成。其心腹肾肠皆用关键凑接,如自鸣鐘法。”
    (4).比喻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对事情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顾盼为杀生之神器,脣吻为兴亡之关键。”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张良三期》:“信者得失之关键也。 张良 三期,可谓篤道而明心矣。” 秦牧 《艺海拾贝·鹦鹉与蝴蝶鸟》:“而这里面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作品应该有荡气回肠的感人力量。”
    (5).比喻禁约。《魏书·萧宝夤传》:“如不限以关键,肆其傍通,则蔓草难除,涓流遂积。” 宋 徐铉 《寄江都路员外》诗:“已纵乖慵为傲吏,有何关键制豪胥。”
    (6).比喻诗文的结构。 宋 周必大 《二老堂诗话·东坡寒碧轩诗》:“ 苏文忠公 诗,初若豪迈天成,其实关键甚密。”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下》:“古今文章之关键,亦间有相通者。”
    (7).比喻咽喉要地。《晋书·殷仲堪传》:“夫制险分国,各有攸宜, 剑阁 之隘,实 蜀 之关键。”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伊犁疆域》:“﹝ 塔尔巴哈臺 ﹞实为北门关键也。”《清史稿·兵志九》:“ 李宗羲 以 苏 松 之门户, 吴淞 为要, 长江 之关键, 江阴 为先。”

  • 基本含义
    指事物的核心要点或决定性因素。
  • 详细解释
    关键是指在某个事物或问题中起决定作用的核心要素,它对于整个事物的发展或结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 使用场景
    关键常用于描述解决问题、分析情况或评估局势时,强调找到问题的核心或决定因素。它也可以用来表示某个人在某个事情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故事起源
    关键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二十年》中,原文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其中的“关关”一词在古代指的是鸟鸣声,后来引申为事物的要点。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现代汉语中的“关键”。
  • 成语结构
    关键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关”和“键”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找到关键非常重要。2. 这个项目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团队的合作。3. 他的建议成了我们最后决策的关键因素。
  • 记忆技巧
    可以将“关键”这个成语与“锁”联系起来,想象在解决问题时,找到关键就像打开一把锁一样,能够解决问题的核心。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关键”相关的成语,如“关怀备至”、“关公面前耍大刀”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觉得做好作业是考试成绩好的关键。2. 初中生:在学习英语时,掌握语法是提高口语水平的关键。3. 高中生:在准备高考时,时间管理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4. 大学生:在找工作时,经验和能力是求职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