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训
rú xùn
  • 拼 音:rú xùn
  • 注 音:ㄖㄨˊ ㄒㄩㄣ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谓儒学教育。《三国志·魏志·刘馥传》:“上疏陈儒训之本曰:‘夫学者,治乱之轨仪,圣人之大教也。’”《梁书·儒林传序》:“ 汉氏 承 秦 燔书,大弘儒训,太学生徒,动以万数。” 唐 李绛 《请崇国学疏》:“自 高祖 初立 关中 ,便修太学,并为功臣宗室子弟别立小学,建黌舍,大加儒训,增置生徒。”

  • 基本含义
    儒训是指儒家思想中的教育原则和行为规范。
  • 详细解释
    儒训强调以仁爱为核心,注重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它包括了儒家学说中的诸多理念和价值观,如道德、礼仪、孝道、忠诚等。儒训的目标是培养人们的品德和行为,以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 使用场景
    儒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教育、家庭、社会等各个领域。在教育中,儒训被用作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在家庭中,儒训用于教导子女如何做人做事;在社会中,儒训被视为维护社会和谐的基石。
  • 故事起源
    儒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儒家学者通过研究古代经典文献,总结了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和行为准则,形成了儒训的理论体系。
  • 成语结构
    儒训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1.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儒训。2. 她的行为举止符合儒训的要求。3. 儒训教导我们要尊敬长辈。
  • 记忆技巧
    可以用“儒家思想”和“训诫”来记忆这个成语。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种,而训诫则是教导和规劝的意思。通过将这两个词联系起来,可以更容易地记住儒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想要深入了解儒训,可以学习儒家经典著作,如《论语》、《大学》等。此外,还可以研究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学校每天都有儒训课,老师教我们做好人。2. 初中生:我们班级组织了一个儒训讨论会,讨论如何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3. 高中生:学习儒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我们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