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矫
kàng jiǎo
  • 拼 音:kàng jiǎo
  • 注 音:ㄎㄤˋ ㄐㄧㄠ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矫情抗俗,高蹈。 晋 刘琨 《劝进表》:“愿陛下存 舜 禹 至公之情,狭 巢 由 抗矫之节,以社稷为务,不以小行为先。”

  • 基本含义
    抵抗和纠正。
  • 详细解释
    抗矫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抗的意思是抵抗、反抗,矫的意思是纠正、修正。抗矫的含义是抵抗和纠正错误或不良行为。
  • 使用场景
    抗矫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勇敢地抵抗错误的行为,或者积极地纠正自己的错误。这个成语经常用于教育领域,鼓励人们勇敢地面对错误,及时纠正并改正。
  • 故事起源
    抗矫一词最早出现在《后汉书·刘向传》中,原文是“矫枉过正,抗矫自新”。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刘向传中的一段故事。刘向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儒学家,他在书中讲述了一个叫做“矫枉过正”的故事。故事中,一个人因为害怕被人误会,过分地纠正自己的错误,结果变得过于刻板和刚愎自用。而另一个人则相反,他能够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并积极地纠正和改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正确的态度是要勇敢地面对错误,及时纠正并改正。
  • 成语结构
    抗矫的结构是“抗”和“矫”。这两个字都是动词,表示行为。
  • 例句
    1. 他勇敢地抗矫自己的错误,最终取得了成功。2. 这个学生能够积极地抗矫自己的不良习惯,变得更加优秀。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记忆成语的故事起源来帮助记忆抗矫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并积极地纠正和改正,就像故事中的那个人一样。同时,可以将抗矫这个成语与纠正错误的意义联系起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抗矫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矫正”、“抵抗”等。同时,可以了解抗矫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含义和用法,拓展自己的语言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勇敢地抗矫自己的错误,变得更加优秀!2. 初中生:他能够积极地抗矫自己的不良习惯,取得了进步。3. 高中生:面对挫折,我们应该勇敢地抗矫,不断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