讥訾
jī zī
  • 拼 音:jī zī
  • 注 音:ㄐㄧ ㄗㄧ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讥评非议。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左太冲 作《三都赋》初成,时人互相讥訾, 思 意不愜。”《宋史·杨昭俭传》:“ 昭俭 美风仪,善谈名理,事 晋 有直声。然利口喜讥訾,执政大臣惧其构谤,多曲徇其意。”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而其才艺之美,又足以为讥訾之地,才恶足恃哉!”

  • 基本含义
    讥讽、嘲笑、挖苦他人。
  • 详细解释
    讥訾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讥意为讥笑、嘲笑,訾意为挖苦、批评。讥訾的含义是指以讽刺、嘲笑或挖苦他人的方式来表达不满或批评。
  • 使用场景
    讥訾常常用于形容某人用讽刺、嘲笑或挖苦的方式来对待他人。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各种场合,例如在文学作品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用尖刻的言辞来讽刺他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用嘲笑的语言或行为来嘲讽他人。
  • 故事起源
    讥訾最早出自《左传·庄公四年》,故事讲述了庄公出征时,遇到了一个叫做讥訾的人。当时庄公正在忧虑战事,但讥訾却用讽刺的话语来挖苦庄公,这让庄公非常生气。这个故事表达了庄公对讥訾的不满和愤怒,也成为了讥訾这个成语的来源。
  • 成语结构
    讥訾是由两个意义相近的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讥和訾都是形容词,表示不满、批评、讽刺等。
  • 例句
    1. 他总是喜欢讥訾别人的缺点,这让他的朋友们感到很不舒服。2. 她用讥訾的语气来回答问题,让人感到非常不悦。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讥訾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用嘴巴做出讽刺的表情,同时说出讥訾这个词,以此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讥訾相关的成语,例如讥笑、讥刺、讥讽等。通过学习这些成语,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讥訾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对同学的衣服进行讥訾,让同学们感到很伤心。2. 初中生:他经常用讥訾的方式来挖苦同学,让同学们对他很反感。3. 高中生:老师用讥訾的语气批评了他,让他感到很尴尬。4. 大学生:他喜欢用讥訾的方式来回应别人的言论,让人感到很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