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体
hóng tǐ
  • 拼 音:hóng tǐ
  • 注 音:ㄏㄨㄥˊ ㄊㄧ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洪水的主流。 汉 应瑒 《灵河赋》:“蹶龙黄而南迈兮,紆鸿体而因流。”

  • 基本含义
    形容文章或作品的内容广阔、博大精深。
  • 详细解释
    鸿体一词源自《庄子·齐物论》:“鸿者,天之所以为天也;体者,物之所以为物也。”意为天的广大和物的体态。后来引申为文章或作品的内容广阔、博大精深,形容其内容深奥丰富。
  •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等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情况。也可以用于形容人的学识广博、知识渊博。
  • 故事起源
    《庄子·齐物论》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著名篇章,其中提到了“鸿体”一词。后来,这个词被引申为成语,用来形容文章或作品的内容广阔、博大精深。
  • 成语结构
    形容词+名词,表示文章或作品的内容广阔、博大精深。
  • 例句
    1. 这篇论文的内容真是鸿体,涉及了多个学科领域。2. 这部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情感丰富,真是一部鸿体之作。
  •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鸿鹄之志”,鸿鹄是指雄鹰,象征着高飞远翔的志向。将“鸿体”与“鸿鹄之志”联系起来,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鸿篇巨制”、“鸿图大略”等,加强对于文学作品或人的描述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读那种鸿体的童话故事,里面有很多奇妙的冒险和神奇的事情。2. 初中生: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篇鸿体的作文题,要求展开思维,表达自己的观点。3. 高中生:这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得非常巧妙,主题思想也很深刻,是一部真正的鸿体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