稂莠
láng yǒu
  • 拼 音:láng yǒu
  • 注 音:ㄌㄤˊ ㄧㄡ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稂莠 lángyǒu
    (1) [weeds; tares]∶稂和莠,都是形状像禾苗、妨害禾苗生长的杂草
    (2) [the bads;evildoers]∶比喻害群之人

  • 详细解释

    泛指对禾苗有害的杂草。常比喻害群之人。《国语·鲁语上》:“ 子服 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马餼不过稂莠。”《后汉书·王符传》:“夫养稂莠者伤禾稼,惠姦轨者贼良民。” 唐 舒元舆 《坊州按狱》诗:“去恶犹农夫,稂莠须耘耨。” 明 姚汝循 《郡斋咏怀》:“弃捐久不理,稂莠将盈畴。”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流品澄清官序肃,稂莠不许侵嘉禾。”

  • 基本含义
    指品质良莠不齐,好坏参半。
  • 详细解释
    稂莠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稂和莠都是农作物的名称。稂是指大麦,莠是指野草。大麦是一种粮食作物,而野草则是杂草中的一种。由于大麦和野草长得很相似,所以稂莠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品质良莠不齐,好坏参半。
  • 使用场景
    稂莠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品质好坏不一,不够统一或不够一致的情况。可以用来描述一个团队中成员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或者一个产品的质量良莠不齐等。
  • 故事起源
    稂莠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诗经·大雅·稂莠》这篇古代诗歌。稂莠在这首诗中是指田地里的杂草和谷子,用来比喻人民的品质。
  • 成语结构
    稂莠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这个团队的成员素质稂莠不齐,难以取得好的成绩。2. 这家餐厅的菜品质量稂莠,有的很好吃,有的味道不太好。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稂”字和“莠”字与大麦和野草的形象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诗经·大雅·稂莠》这首诗歌,以及其他类似的成语,如“良莠不齐”、“好坏参半”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个班级里的同学学习成绩稂莠不齐。2. 初中生:这本书的内容稂莠,有的部分很有趣,有的部分很无聊。3. 高中生:这个社团的成员能力稂莠不齐,需要进一步提高。4. 大学生:这个项目的成果稂莠,有的部分很成功,有的部分还需要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