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
shì wēi
  • 拼 音:shì wēi
  • 注 音:ㄕㄧˋ ㄨㄟ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式微 shìwēi
    [decline] 指事物由兴盛而衰落
    式微式微,胡不归?(式微:天将暮。)——《诗·邶风·式微》

  • 近义词

    衰落、腐败、凋零、退步、失败

  • 详细解释

    (1).衰微,衰败。《诗·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 朱熹 集传:“式,发语辞。微,犹衰也。” 明 归有光 《张翁八十寿序》:“予以故家大族德厚源远,能自振于式微之后。” 郭沫若 《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 武王 以前的 周 室没有什么高度的文化, 平王 以后的 周 室则是式微得不堪了。” 茅盾 《一个女性》:“谁曾从丰裕跌落到贫乏,从高贵跌落到式微,那他对于世态炎凉的感觉,大概要加倍的深切罢。”
    (2).《诗·邶风》篇名。《诗序》说, 黎侯 流亡于 卫 ,随行的臣子劝他归国。后以赋《式微》表示思归之意。《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荣城伯 赋《式微》乃归。” 唐 王维 《渭川田家》诗:“即此羡闲逸,悵然吟《式微》。” 唐 崔璞 《蒙恩除替呈军事院诸公郡中一二秀才》诗:“作牧惭为政,思乡念《式微》。” 清 曹寅 《胡静夫先归白门即席同用依字》诗:“十竹秋来好,连宵咏《式微》。”一说《邶风·式微》诗是表现征夫痛苦、反对徭役的作品。

  • 基本含义
    指权势、地位、影响力等逐渐衰落、减弱。
  • 详细解释
    式微是一个形容词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组织、国家等的权势、地位、影响力逐渐衰落、减弱的情况。这个成语源于《史记·项羽本纪》,形容项羽的势力逐渐衰落,最终被刘邦所灭。式微意味着曾经的兴盛和强大已经消失,代表着衰败和失势。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组织、国家等的权势、地位、影响力逐渐衰落的情况。可以用来描述政治家的失势、企业的衰退、学校的声誉下降等情况。
  • 故事起源
    式微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在战国时期领导起义军反抗秦朝统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项羽的势力逐渐衰落,最终被刘邦所灭。这个故事成为了式微这个成语的来源。
  • 成语结构
    式微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式”和“微”。
  • 例句
    1. 他曾经是这个行业的巨头,但现在已经式微了。2. 这家企业的业绩连续多年下滑,已经式微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项羽的故事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项羽曾经是一个强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但最终却逐渐失去了权势和地位,象征着式微。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历史上的权力斗争和政治变迁的故事,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式微这个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游戏账号在班级里曾经很有名气,但是现在已经式微了。2. 初中生:他曾经是我们班的班长,但是因为成绩下滑,他的地位已经式微了。3. 高中生:这个学校曾经是名校,但是近年来的师资力量下降,声誉逐渐式微。4. 大学生:这个电商平台曾经很火,但是因为服务不佳,用户数量已经式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