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贤
rú xián
  • 拼 音:rú xián
  • 注 音:ㄖㄨˊ ㄒㄧㄢ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贤能的儒士。《黄石公三略·上略》:“故主察异言,乃覩其萌;主聘儒贤,姦雄乃遯。”

  • 基本含义
    指具备儒家学问、品德高尚的人。
  • 详细解释
    儒贤是由“儒”和“贤”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儒指儒家学问,贤指品德高尚。儒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学派,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道德修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儒贤形容一个人既具备了儒家学问的知识,又具备了高尚的品德。
  • 使用场景
    儒贤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既有学问又有德行,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可以用来称赞那些具备高尚品德和学识的人物,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
  • 故事起源
    儒贤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儒家学派。儒家学派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培养君子,提倡礼仪和道德修养。儒贤一词则是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用来形容那些既有学问又有德行的人。
  • 成语结构
    儒贤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别的结构。
  • 例句
    1. 他既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又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君子,真是一位儒贤之士。2. 这位领导不仅在工作上能力出众,而且为人正直,是一位真正的儒贤。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儒贤这个成语。可以联想到儒家学问的修养和高尚的品德,从而理解儒贤的含义。
  • 延伸学习
    想要更深入地了解儒家学问和中国传统文化,可以阅读相关的书籍和文章,了解儒家的思想和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我们要做一个儒贤的人,既要学好知识,又要做个好孩子。2. 初中生:我妈妈是一位儒贤之士,她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医生,还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3. 高中生:我希望我将来能成为一个儒贤之士,既有学问,又有高尚的品德。4. 大学生:读书不仅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成为一个儒贤之士,为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