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腊
kū là
  • 拼 音:kū là
  • 注 音:ㄎㄨ ㄌㄚ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指干尸。《汉书·杨王孙传》:“其尸……裹以币帛,鬲以棺槨,支体络束,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鬱为枯腊。” 宋 苏轼 《游桓山会者十人以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为韵得泽字》:“弔彼泉下人,野火失枯腊。” 明 刘基 《郁离子·蹶叔三悔》:“形如枯腊,人无识之者。” 章炳麟 《哀山东赋》:“ 管仲 化为枯腊兮, 鲁连 瘞於蒿里。”
    (2).谓干瘦。 晋 葛洪 《抱朴子·极言》:“面无光色,皮肤枯腊,脣焦脉白,腠理萎瘁者,血减之证也。”亦指干瘦的身躯。 清 金农 《不睡枕上口号》之二:“居然枯腊称尪羸,煑药空堂试一匙。”
    (3).指笋干。 宋 朱熹 《笋脯》诗:“南山春笋多,万里行枯腊。”

  • 基本含义
    指人或事物衰老、干瘪、不再有生气或活力。
  • 详细解释
    枯腊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衰老、干瘪、不再有生气或活力。它可以用来形容人的精神状态、外貌或物体的状态。枯腊一词常常带有一种消极的意味,表示某人或某物已经不再有生气或活力。
  • 使用场景
    枯腊一词在日常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可以使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使用场景:1. 形容一个人年老衰弱,精神不振:他年纪大了,整个人都变得枯腊了。2. 形容事物干瘪、没有活力:这颗果子已经枯腊了,吃不得了。3. 形容某人的容貌憔悴、没有生气:他病了很久,现在看起来枯腊不堪。
  • 故事起源
    关于“枯腊”成语的起源并没有明确的故事。它是由形容词“枯”和动词“腊”组成的,分别表示干瘪、衰老和失去活力。这个成语的起源可能与中国古代农业文化有关,因为在农耕社会中,人们经常用“腊”来形容果实的干瘪和失去活力。
  • 成语结构
    枯腊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 例句
    1. 他刚过了六十岁生日,整个人看起来已经枯腊不堪。2. 这株植物已经很久没有水了,现在看起来枯腊得不像样子。3. 这座城市的经济已经陷入了停滞状态,整个城市都变得枯腊无生气。
  • 记忆技巧
    记忆成语“枯腊”的方法可以是联想。可以将“枯腊”与干瘪、衰老的形象联系在一起,想象一个干瘪的果子或一位年老的人,这样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成语“枯腊”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衰老、干瘪相关的成语,如“枯木逢春”、“干瘪如柴”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个苹果已经枯腊了,不能吃了。2. 初中生:经过几天的高烧,他的脸色变得枯腊不堪。3. 高中生:这部电影的剧情枯腊乏味,一点都不吸引人。4. 大学生:这个公司的业绩已经枯腊多年,需要进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