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伐
jiǎo fá
  • 拼 音:jiǎo fá
  • 注 音:ㄐㄧㄠˇ ㄈㄚ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作假夸功。《晋书·王坦之传》:“﹝ 坦之 ﹞尝与 殷康子 书论公谦之义曰……‘隆名在于矫伐,而不在于期当;匿迹在于违显,而不在于求是。’”

  • 基本含义
    指纠正和改正错误,使之符合规范或准则。
  • 详细解释
    矫伐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矫的意思是纠正、改正,伐的意思是斩断、砍伐。矫伐的基本含义是指纠正和改正错误,使之符合规范或准则。这个成语强调了纠正错误的意义和必要性。
  • 使用场景
    矫伐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纠正错误、改正缺点的行为。可以用于描述个人的自我改进,也可以用于指导他人的改正行动。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领域中都可以使用矫伐这个成语。
  • 故事起源
    据传,矫伐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春秋时期的齐国有一个大臣叫孟尝君。孟尝君非常讲究纪律和规矩,对于国家的法律和制度非常严格。有一天,孟尝君发现自己的儿子犯了一个错误,他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行动。孟尝君非常生气,他决定给儿子一个教训,以警示其他人。于是,他命令手下的士兵将他的儿子绑起来,用刀砍断他的脚趾。这个惩罚让孟尝君的儿子非常痛苦,但也让他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从那以后,孟尝君的儿子改正了自己的错误,成为了一个德才兼备的人。这个故事成为了矫伐这个成语的起源。
  • 成语结构
    矫伐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记忆。
  • 例句
    1. 他经常矫伐自己的缺点,不断追求进步。2. 这个项目的质量出了问题,我们需要及时矫伐。3. 教育的目的是矫伐人的错误,使之成为更好的人。
  • 记忆技巧
    1. 将矫伐这个成语与纠正错误的意义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一个人在砍断错误的根源。2. 将矫伐这个成语与孟尝君的故事联系起来,想象孟尝君为了纠正儿子的错误而砍断他的脚趾。
  • 延伸学习
    1. 深入了解孟尝君的故事,了解他在齐国的贡献和影响。2. 学习其他与纠正错误和改正缺点相关的成语,如改过自新、自省、反思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要矫伐自己的错误,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好的中学。初中生:老师常常帮助我们矫伐学习上的错误,让我们取得更好的成绩。高中生:面对自己的不足,我们应该勇于矫伐,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大学生:大学生活中,我们要矫伐自己的不良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成年人:在工作中,我们应该矫伐自己的错误,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老年人:老年人也需要矫伐自己的缺点,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