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节
yīng jié
  • 拼 音:yīng jié
  • 注 音:ㄧㄥ ㄐㄧㄝ 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应合节拍。《列子·汤问》:“巧夫,顉其颐,则歌合律;捧其手,则舞应节,千变万化,惟意所适。”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又指虾蟆及诸行虫燕雀之属,使舞,应节如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2).适应节令。《后汉书·郎顗传》:“王者崇宽大,顺春令,则靁应节,不则发动於冬,当震反潜。” 三国 魏 曹丕 《让禅令》:“风雨应节,禎祥触类而见。”

  • 基本含义
    指根据节日、场合或时令的特殊要求,做出相应的举止、行为或准备。
  • 详细解释
    应节是指根据特定节日、场合或时令的要求,做出相应的举止、行为或准备。这是一种尊重传统和社会规范的表现,也是体现个人修养和社交礼仪的重要方式。
  • 使用场景
    应节可以用于描述在特定的节日、场合或时令中,人们按照传统习俗和社会规范进行相应的活动和准备。比如,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年货采购、贴春联、走亲访友等。在重要的庆典活动中,人们会穿着整齐、庄重的服装,以示对场合的尊重。
  • 故事起源
    《汉书·芮良夫传》中记载了应节的典故。相传,汉朝时,汉武帝举行祭祀大典,要求百官朝服整齐,以示对神灵的虔诚。有一位官员名叫芮良夫,他在举行祭祀大典前,认真整理了自己的朝服,使之焕然一新。这个故事流传下来,成为人们应节的典范。
  • 成语结构
    动宾结构,由动词“应”和名词“节”组成。
  • 例句
    1. 在春节期间,我们要应节悬挂红灯笼,增添喜庆氛围。2. 在国庆节这天,人们纷纷应节参加庆祝活动,共庆祖国的生日。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节日、场合或时令相关的活动进行联想,如春节的红灯笼、国庆节的庆祝活动等,以帮助记忆应节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场合和时令习俗,了解各个节日的起源、意义和庆祝方式,以及在不同节日中的应节礼仪和习俗。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国庆节,我们要应节参加学校举办的庆祝活动。2. 初中生:在春节期间,我们要应节给亲朋好友拜年,传递新春的祝福。3. 高中生:在毕业典礼上,我们要应节穿上整齐的学士服,庄重地接受毕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