缇缯
tí zēng
  • 拼 音:tí zēng
  • 注 音:ㄊㄧˊ ㄗㄥ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赤黄色的丝织品。《后汉书·礼仪志下》:“守宫令兼东园匠将女执事,黄緜、緹繒、金缕玉柙如故事。” 清 唐孙华 《闻野弟贻眼镜十六韵》:“一朝开宝匣,十袭裹緹繒。”

  • 基本含义
    指红色的丝绸。
  • 详细解释
    缇缯是指一种红色的丝绸,多用于制作衣物和装饰品。这种丝绸因其鲜艳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常被用来形容华丽、美丽的事物。
  • 使用场景
    缇缯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华丽、美丽的事物,可以用于描述服装、建筑、艺术品等方面。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外表或气质。
  • 故事起源
    缇缯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邶风·柏舟》中的一首诗中:“缇缯之敝,言维袭之。”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富有的家庭,其中提到了缇缯这种红色的丝绸。后来,人们将缇缯用作成语,用来形容华丽、美丽的事物。
  • 成语结构
    缇缯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1. 她身穿一袭缇缯的礼服,显得格外华丽。2. 这座建筑外观采用了缇缯色的砖石,给人一种高贵的感觉。
  • 记忆技巧
    可以根据缇缯的红色特点进行记忆,想象一件华丽的红色衣服或装饰品,将其与缇缯这个成语联系起来。
  •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更多中国古代丝绸的历史和文化,以及与丝绸相关的成语和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穿着一件缇缯色的裙子,看起来像个公主。2. 初中生:这幅画使用了缇缯色的笔触,让整个作品更加生动。3. 高中生:他的书房装饰得像个缇缯宫殿,充满了艺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