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
lì yì
  • 拼 音:lì yì
  • 注 音:ㄌㄧˋ 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释义]
    (1) (动)打定主意。
    (2) (名)命意。
    [构成]
    动宾式:立|意
    [例句]
    立意明确。(作主语)
    [同音]
    利益、力役、吏议

  • 近义词

    决计、决意

  • 英文翻译

    1.(打定主意) be determined; make up one's mind

  • 详细解释

    ◎ 立意 lìyì
    (1) [be determined aim to do sth; make up one's mind]∶拿定主意
    他立意学法律
    (2) [approach;theme; conception]∶确定主题
    这画立意新颖
    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红楼梦》
    (1).用意;持念。《史记·刺客列传论》:“自 曹沬 至 荆軻 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宋 王谠 《唐语林·文学》:“所广徵引,非 李氏 立意,盖 李氏 不欲窃人之功,有旧注者,必逐字每篇存之,仍题元注人之姓字。”《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既然官人立意惓切,就相见一面也无妨。” 老舍 《牺牲》:“办法不同,立意是一个样的。”
    (2).主张;决定。《北史·魏广平王洛侯传》:“暨 正始 中,故太乐令 公孙崇 輒自立意,以黍十二为寸,别造尺度,定律刊钟。”
    (3).打定主意;决心。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序》:“ 赵过 始为牛耕,实胜耒耜之利; 蔡伦 立意造纸,岂方縑牘之烦?”《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説那 支翁 虽然屡任,立意做清官的,所以宦囊甚薄。”《红楼梦》第九十回:“却説 黛玉 自立意自戕之后,渐渐不支,一日竟至絶粒。”
    (4).确立作品的主题。 唐 杜甫 《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政简移风速,诗清立意新。” 宋 王禹偁 《赠别鲍秀才序》:“公出文数十章,即进士 鲍生 之作也,命题立意,殆非常人。”《红楼梦》第三八回:“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了。” 鲁迅 《书信集·致宫竹心》:“登在日报上的资格,是十足可以有的,而且立意与表现法也并不坏,做下去一定还可以发展。”

  • 基本含义
    指在创作文学、艺术或设计作品时,有意识地表达一种深刻的思想、主题或寓意。也可指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或目的。
  • 详细解释
    立意是指在创作过程中,作者或艺术家有意识地选择、塑造和表达一种特定的思想、主题或寓意。通过立意,作品能够传达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价值观或观点,使作品更加有深度和内涵。
  • 使用场景
    立意常用于描述文学、艺术或设计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在写作、绘画、音乐等创作过程中,立意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能够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此外,立意也可以用于讨论和分析作品的意义和目的。
  • 故事起源
    立意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中,用来描述文学作品的意义和内涵。后来逐渐扩展到其他艺术领域,成为一个常用的词语。
  • 成语结构
    立意是一个动词短语,由动词“立”和动词“意”组成。
  • 例句
    1. 这幅画的立意很深刻,寓意着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珍视。2. 这首诗的立意非常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和思乡之情。
  • 记忆技巧
    将立意这个词语与创作过程联系起来,想象一个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用心地选择和表达特定的思想和寓意。可以通过绘画、写作或其他创作方式来加深对立意的理解和记忆。
  • 延伸学习
    1. 学习文学、艺术和设计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同作品的立意和表达方式。2.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立意和主题。3. 学习创作技巧,提高自己在写作、绘画等方面的立意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在画里面加入了一只小鸟,它代表了自由和希望,这是我画的立意。初中生:这篇文章的立意是传达对友谊的珍视和重要性。高中生:这幅画的立意非常深刻,通过表现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自然的美丽,反映出作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