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簿
lǔ bù
  • 拼 音:lǔ bù
  • 注 音:ㄌㄨˇ ㄅㄨ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古代帝王驾出时扈从的仪仗队。出行之目的不同,仪式亦各别。自 汉 以后亦用于后妃、太子、王公大臣。 唐 制四品以上皆给卤簿。 汉 蔡邕 《独断》卷下:“天子出,车驾次第谓之卤簿。”《晋书·赵王伦传》:“ 惠帝 乘云母车,卤簿数百人。”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四:“ 唐 人谓卤,櫓也,甲楯之别名。凡兵卫以甲楯居外为前导,捍蔽其先后,皆著之簿籍,故曰‘卤簿’。因举 南朝 御史中丞、 建康 令皆有‘卤簿’,为君臣通称,二字别无义,此説为差近。”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 梁孝王 名 武 , 文帝 竇皇后 少子也。七国之叛, 梁 距 吴 楚 最有功,又最为大国,卤簿拟天子。”参阅《通典·礼六七》、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卤簿》。

  • 基本含义
    形容人说话含糊不清,不清楚明白。
  • 详细解释
    卤簿是由“卤”和“簿”两个字组成的,其中“卤”指的是盐巴的味道,也用来形容说话含糊不清;“簿”指的是账簿,这里指的是说话不清楚,像账簿上的字迹模糊不清一样。卤簿形容一个人说话模棱两可,含糊不清,让人听不明白。
  • 使用场景
    卤簿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人的说话含糊不清,不明不白,常用于贬义。
  • 故事起源
    卤簿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宋代的《红楼梦》。在《红楼梦》中,贾母问宝玉:“你说,你有什么心事?”宝玉回答:“我没有什么心事。”贾母听了宝玉的回答,觉得他的回答含糊不清,不明不白,就用了卤簿来形容宝玉的说话。
  • 成语结构
    形容词+名词
  • 例句
    1. 他的回答半真半假,卤簿得让人摸不着头脑。2. 她说话总是卤簿不清,让人听了很困惑。
  • 记忆技巧
    可以将“卤簿”与“糊涂”的发音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说话含糊不清,糊涂蒙圈的样子。
  • 延伸学习
    1. 学习其他形容人说话含糊不清的成语,例如“含糊其辞”、“模棱两可”等。2. 学习相关的口语表达,例如“说话不明不白”、“说话含混不清”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的话好像卤簿一样,我听不懂。2. 初中生:他的解释总是卤簿,让人摸不着头脑。3. 高中生:这篇文章的意思太卤簿了,需要仔细品味才能理解。4. 大学生及以上:他的演讲内容卤簿,听众无法完全理解他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