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剌骨
wāi là gǔ
  • 拼 音:wāi là gǔ
  • 注 音:ㄨㄞ ㄌㄚˋ ㄍㄨ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 歪辣骨 ”。亦作“ 歪剌姑 ”。比喻卑劣下贱的人。詈词,旧时多用于妇女。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曲·俚语》:“又北人詈妇之下劣者曰歪辣骨,询其故,则云牛身自毛骨皮肉以至通体无一弃物,惟两角内有天顶肉少许,其秽逼人,最为贱恶,以此比之粗婢。后又问京师之熟諳市语者,则又不然。云往时 宣德 间, 瓦剌 为中国频征,衰弱贫苦,以其妇女售与边人,每口不过酬几百钱,名曰瓦剌姑,以其貌寝而价廉也。二説未知孰是。”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二折:“我駡你这歪剌骨,我駡你这泼东西。”《金瓶梅词话》第十二回:“﹝ 潘金莲 ﹞向 雪娥 踢了几脚駡道:‘贼歪剌骨!’”《醉醒石》第九回:“我今日为好,倒著了个歪剌姑气。”《野叟曝言》第六九回:“ 又全 駡道:‘好歪辣骨儿!你们既做妾媵,家有主,国有王,你不凭我使唤,凭谁使唤。’”

  • 基本含义
    指人做事不正派,行为不端正,不合规矩。
  • 详细解释
    歪剌骨是由“歪”、“剌”、“骨”三个字组成的。其中,“歪”表示不正直、不诚实,“剌”表示锐利、尖刻,“骨”表示骨头、本质。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的行为和品德不端正,不合规矩的特点。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不诚实、不正派,或者是指某些不守规矩、不遵守道德准则的行为。
  • 故事起源
    关于“歪剌骨”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未明确,但它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如《红楼梦》等,用来形容人物的不正直和不诚实。
  • 成语结构
    形容词+名词+名词
  • 例句
    1. 他是个歪剌骨,经常说谎,做事不可信。2. 这个商人的行为太歪剌骨了,总是想方设法骗取顾客的钱财。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歪剌骨”与不诚实、不正派的人形象联系起来,形成一个鲜明的形象,以便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歪剌骨”相似的成语,如“心术不正”、“见利忘义”等,以扩展对不正派行为的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个歪剌骨,经常作弊,不守考试规则。2. 初中生:这个同学的行为太歪剌骨了,经常欺负别人。3. 高中生:那个政客的言行举止都是歪剌骨的,完全不可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