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魄
tù pò
  • 拼 音:tù pò
  • 注 音:ㄊㄨˋ ㄆㄛ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月亮的别称。《参同契》卷上:“蟾蜍与兔魄,日月无双明。” 元 范梈 《赠郭判官》诗:“慈乌夜夜向人啼,几度纱窗兔魄低。” 明 刘基 《怨王孙》词:“兔魄又满,天长鴈短。”《剪灯馀话·江庙泥神记》:“俄而兔魄将低,鷄声渐动。”

  • 基本含义
    形容人或事物虚弱无力,没有精神。
  • 详细解释
    兔魄是由“兔子”的形象与“魄力”的意义结合而成的成语。兔子是一种胆小怕事的动物,而魄力指的是决断力和勇气。兔魄形容一个人或事物没有勇气、没有决断力,显得软弱无力。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缺乏勇气和决心,胆小怕事,无法积极应对问题。
  • 故事起源
    兔魄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南朝宋梁之间的文学作品《世说新语》中。故事讲述了一位名叫孔融的官员,他被人称为“兔子”,因为他的胆小怕事。兔魄一词由此衍生出来,成为形容胆小怕事的人或事物的成语。
  • 成语结构
    兔魄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兔”表示兔子,“魄”表示魄力。两个字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虚弱无力。
  • 例句
    1. 他在面对困难时总是兔魄,从不敢积极应对。2. 这个项目的负责人缺乏兔魄,无法做出决断。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兔子的形象和胆小怕事的特点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胆小的兔子,它没有勇气去面对困难,就像一个人缺乏兔魄一样。
  •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文章或者观看电影、电视剧等来加深对兔魄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想参加比赛,因为我没有兔魄。2. 初中生:他在班上总是兔魄,从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他没有兔魄,选择了逃避。4. 大学生:在实习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缺乏兔魄,无法独立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