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仪
qín yí
  • 拼 音:qín yí
  • 注 音:ㄑㄧㄣˊ ㄧ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战国 纵横家 苏秦 和 张仪 的并称。《拾遗记·秦始皇》附 南朝 梁 萧绮 录:“今观 子年 之记, 苏 张 二人,异辞同迹,或以字音相类,或以土俗为殊,验诸《坟》《史》,岂惟 秦 仪 之见异者哉!” 唐 李涉 《题清溪鬼谷先生旧居》诗:“常闻先生教,指示 秦 仪 路。” 宋 苏轼 《寄题清溪寺》诗:“ 秦 仪 固新学,见利不知患。” 元 耶律楚材 《和孟驾之韵》:“文章高出 苏 黄 辈,英雄不效 秦 仪 志。”

  • 基本含义
    指人的仪态庄重、端庄大方。
  • 详细解释
    秦,指古代中国的一个国家;仪,指仪态、礼貌。秦仪形容人的仪态庄重、端庄大方,举止得体,具备高尚的品质和风度。
  • 使用场景
    用于形容人的仪表端庄、庄重大方的场合。常用于赞美或形容有教养、有修养的人。
  • 故事起源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秦朝时期,有一位名叫秦庄襄王的君主,他非常重视礼仪和仪态,因此他的朝臣们也都效仿他的仪态,使得秦朝的人们都具备了高尚的仪表风度。因此,秦仪一词就源于这个故事。
  • 成语结构
    主要由两个字组成,即“秦”和“仪”。
  • 例句
    1. 他的仪态庄重,举止如同秦仪一般,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 她的穿着打扮总是很得体,秦仪的举止令人钦佩。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秦仪”这个成语:1. 关联记忆:将“秦”与古代中国的国家名字联系起来,将“仪”与仪态、礼貌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形象的联想,帮助记忆。
  • 2. 创造故事
    根据故事起源中的内容,自己编写一个与秦朝时期和仪态有关的故事,以此来记忆。
  • 延伸学习
    1. 了解秦朝的历史和文化,深入了解秦朝的礼仪和仪态。2. 学习其他与仪态、风度有关的成语,如“仪表堂堂”、“风度翩翩”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仪态庄重,秦仪一般,是我们班的榜样。2. 初中生:老师的仪表堂堂,秦仪一般,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 高中生:他的仪态庄重,秦仪一般,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和喜爱。4. 大学生:她的穿着打扮总是很得体,秦仪的举止令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