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本含义
- 指那些无视警告、不听劝告的人,最终自食其果。
-
- 详细解释
- 成语“聋者之歌”源自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位聋哑人在山中砍柴,突然遇到一只猛虎,猛虎发出的吼声并未引起聋哑人的注意。后来,猛虎又发现了一只猎物,但因为聋哑人无法发出警告声,猎物逃脱了,而聋哑人也因此失去了晚餐。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听劝告、无视警告的人最终会自食其果。
-
-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那些不听劝告、不接受教训的人,特别是他们因此遭到了不幸的结局。
-
- 故事起源
- 故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民间寓言故事,用来教育人们要谨慎行事,听从劝告。
-
- 成语结构
- 聋者之歌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聋者”表示聋哑人,“之”表示属于,“歌”表示歌曲。整个成语通过描述聋哑人的行为来暗示那些不听劝告的人。
-
- 例句
- 1. 他总是自以为是,不听别人的意见,真是个聋者之歌。2. 这个决策是个聋者之歌,结果导致了公司的破产。
-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聋哑人在山中砍柴时遇到猛虎的场景,以及他因为听不到警告声而失去晚餐的情景。
-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有关中国寓言故事和成语的知识,可以深入研究中国文化和传统价值观。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不听老师的话,就像一个聋者之歌。2. 初中生:那个学生不听家长的劝告,结果遭到了失败,真是个聋者之歌。3. 高中生:他们不听警告,继续违法乱纪,最终成了一个聋者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