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苦
kè kǔ
  • 拼 音:kè kǔ
  • 注 音:ㄎㄜˋ ㄎㄨ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释义]
    (1) (形)基本义:很能吃苦。刻苦钻研。(作状语)
    (2) (形)俭朴。生活刻苦。(作谓语)
    [构成]
    动宾式:刻|苦

  • 英文翻译

    1.(很能吃苦) assiduous; hardworking; painstaking

  • 详细解释

    ◎ 刻苦 kèkǔ
    (1) [assiduous;hard-working;strenuous]∶勤奋努力;不怕吃苦
    刻苦学习
    (2) [be simple and frugal] [生活]∶俭省
    生活刻苦
    (1).(研读)勤苦。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三》:“读书於 麻姑山 ,刻苦肄习。” 康濯 《水滴石穿》第五章:“这个同志三八年入党,在游击组里出生入死,又刻苦地学到了文化。”
    (2).(生活)艰苦。《新五代史·杂传·冯道》:“ 道 为人能自刻苦为俭约。” 宋 曾巩 《故太常博士吴君墓碣》:“﹝ 吴祥 ﹞既自力学问充其业,又率其弟务刻苦养其亲。”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为了要节省刻苦,把好的东西一概不吃不用。”
    (3).(诗文)艰涩。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 孟郊 之诗刻苦,读之使人不懽。”

  • 基本含义
    指人勤奋努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 详细解释
    刻苦是一个形容词,指一个人具备勤奋努力、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毅力,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 使用场景
    刻苦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学习、工作或其他方面付出辛勤努力的情况。它可以用来称赞一个人的勤奋,也可以用来鼓励他人要有刻苦精神。
  • 故事起源
    《论语·卫灵公》中有一则故事,孔子曾经说:“刻不容缓”的话。这句话后来演变成了成语“刻苦”,用来形容人们应该时刻紧迫地努力奋斗。
  • 成语结构
    刻苦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刻”和“苦”。
  • 例句
    1. 他从小就刻苦学习,所以成绩一直很好。2. 她刻苦钻研,终于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家。
  • 记忆技巧
    可以将“刻苦”与“刻字”的发音相联想,刻字需要耐心和勤奋,而“苦”则表示付出辛苦努力。通过这种联想,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你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文章或名人传记,了解更多关于刻苦精神的例子和启发。此外,你也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人,寻找他们的刻苦精神的体现,并从中汲取力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像我的爸爸妈妈一样刻苦学习,争取考上好的中学。2. 初中生:刻苦学习是提高成绩的关键,我要坚持每天做作业。3. 高中生:准备高考期间,我会刻苦备考,争取取得好成绩。4. 大学生:大学生活充满了挑战,只有刻苦努力才能取得好的学术成果。5. 成人学习者:虽然工作很忙,但我仍然坚持刻苦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