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才
liàng cái
  • 拼 音:liàng cái
  • 注 音:ㄌㄧㄤˋ ㄘㄞ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 量材 ”。衡量才能。《后汉书·刘恺传》:“协和阴阳,调训五品,考功量才,以序庶僚。” 晋 张悛 《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是以 孙氏 虽家失 吴 祚,而族蒙 晋 荣,子弟量才,比肩进取,怀金侯服,佩青千里。”《郎潜纪闻》卷十四引 清 徐柳泉 诗:“后先持节并量材,玉署仙班例早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先君在生时,曾经捐了五万银子的田产做赡族义田,又开了几家店舖,把那穷本家都延请了去,量材派事。”

  • 基本含义
    根据人的实际才能或能力来评估其价值。
  • 详细解释
    量才是一个描述人才价值的成语。它强调,评估一个人的价值应该根据他的实际才能或能力来确定,而不是凭借外表或其他因素。这个成语的出现,旨在提醒人们要客观地看待他人的才能,不要只看表面,而要真正认可和重视他人的实际能力。
  • 使用场景
    量才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各种场合,例如在工作环境中,用来评估员工的能力和价值;在教育领域中,用来评价学生的学术能力和潜力;在人际交往中,用来认识和尊重他人的才能等等。
  • 故事起源
    《汉书·王莽传》中有这样一则故事:王莽当政时,有一位名叫张湛的人,他聪明才智过人,但是因为相貌平凡,王莽不重视他。后来,王莽的内侍刘歆向王莽推荐了张湛,并说:“量才而后授职,不应该只看相貌。”王莽听后深感悔意,于是任命张湛为太常,后来张湛成为了一位重要的官员。从此以后,人们用“量才”来形容评估人才时的正确态度。
  • 成语结构
    量才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量”是动词,意为“衡量、评估”;“才”是名词,意为“才能、能力”。
  • 例句
    1. 领导应该善于量才,不要只看表面。2. 在招聘员工时,我们要注重量才,而不是只看学历。3.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来评估他们的成绩,要有量才的观念。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例如,可以想象一个人拿着一个称重的秤,把别人的才能放在秤上来衡量他们的价值。
  •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人才相关的成语,如“人材出众”、“才子佳人”等来丰富对人才的认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应该量才而授,给每个同学一个适合他们的任务。2. 初中生:我们班上有很多有才华的同学,老师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并给予鼓励。3. 高中生:大学招生时,学校应该量才而录,不仅仅看分数,还要看学生的综合能力。4. 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应该根据应聘者的实际能力来评估他们的价值,而不是只看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