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庭
jìng tíng
  • 拼 音:jìng tíng
  • 注 音:ㄐㄧㄥˋ ㄊㄧㄥ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释义]
    (旧读jìnɡ tìnɡ)(名)〈书〉相差很远。
    [构成]
    并列式:径+庭
    [例句]
    你的想法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作谓语)

  • 英文翻译

    1.[书] (相差很远) very unlike

  • 详细解释

    ◎ 径庭 jìngtíng
    [very unlike] 差得非常远。亦作“径廷”
    如使仁而无择,奚为修善立名乎?斯径廷之辞也。——刘峻《辨命论》
    大相径庭
    亦作“ 径廷 ”。1.谓从庭中横绝而过。《吕氏春秋·安死》:“ 孔子 径庭而趋,歷级而上……径庭歷级,非礼也。” 许维遹 集释引 陶鸿庆 曰:“径庭者,自两阶下,越中庭而东也。” 汉 王充 《论衡·薄葬》:“ 鲁 人将以璵璠敛, 孔子 闻之,径庭丽级而諫。”
    (2).引申为直往貌。 三国 魏 曹植 《驱车篇》:“发举蹈虚廓,径庭升窈冥。”
    (3).过分,偏激。《文选·刘孝标<辩命论>》:“如使仁而无择,奚为修善立名乎?斯径廷之辞也。” 李善 注引 司马彪 曰:“径廷,激过之辞。”
    (4).引申为悬殊。谓相距甚远。 清 钱谦益 《永丰程翁七十寿序》:“繇此观之,太公之教其子,视 万石君 岂不有径庭哉?” 严复 《救亡决论》:“自以为不出户可以知天下,而天下事与其所谓知者,果相合否?不径庭否?不復问也。”参见“ 逕庭 ”、“ 大相逕庭 ”。

  • 基本含义
    指道路或做事的方法得当,合乎规矩。
  • 详细解释
    径庭在古代是指庭院中的小路,形容道路宽敞、平直,没有任何障碍物。引申为做事方法得当,合乎规矩。表示遵循正确的方法、秩序和规则,不偏离正道。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言行举止得体,符合规范,不偏离正道的情况。也可以用来指责别人做事不得当,不合规矩。
  • 故事起源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唐代的一个故事。唐代的一个官员,因为他处理案件公正,遵循法律,所以人们称他为“径庭公正”。后来,人们就用“径庭”来形容一个人做事合乎规矩,不偏离正道。
  • 成语结构
    由两个汉字组成,第一个字“径”意为道路,第二个字“庭”意为庭院。
  • 例句
    1. 他在工作中一直坚持走正道,做事总是循规蹈矩,真是个径庭之士。2. 这个学生学习刻苦,不偷懒,成绩一直很好,是个值得称赞的径庭之才。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走在一条宽敞平直的道路上,没有任何障碍物,这条路就是“径庭”。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径庭”相关的成语,例如“径情直遂”、“径直当面”等。这些成语都与正确的方法、秩序和规则相关,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径庭”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参加学校的义工活动,因为这样可以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也能帮助别人,是一种非常径庭的行为。2. 初中生:在考试前,老师告诉我们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完成试卷,不得作弊,这是一个非常径庭的要求。3. 高中生:作为学生,我们应该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违反校规,做到言行举止都径庭得当。4. 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我始终坚持遵守公司的规定和要求,做事情都是按照公司的规范进行,这样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径庭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