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熨
tāng yùn
  • 拼 音:tāng yùn
  • 注 音:ㄊㄤ ㄧㄨㄣ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用热水熨帖患处以散寒止痛。《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素问·玉机真藏论》:“当是之时,可汤熨及火灸刺而去之。” 王冰 注:“皆谓释散寒邪,宣扬正气。” 宋 陆游 《病减》诗:“病减停汤熨,身衰赖按摩。”

  • 英文翻译

    1.【医】decoction compress

  • 基本含义
    烹饪中的熨烫处理,比喻对文字、论点等进行精心推敲、斟酌。
  • 详细解释
    汤熨是由“汤”和“熨”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在古代烹饪中,熨烫是指用热汤烫过食材,使其更加鲜嫩可口。而在现代汉语中,汤熨比喻对文字、论点等进行精心推敲、斟酌,使其更加准确、优美。
  • 使用场景
    汤熨常用于形容作者、演讲者等在写作、演讲过程中经过反复推敲、修改,力求精益求精的情景。也可以用来形容对一些重要决策或计划进行深思熟虑、细致考虑的情况。
  • 故事起源
    汤熨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故事说,春秋时期的齐国宰相孟尝君非常讲究言辞的准确性和优美度,他经常将自己的文章交给荀卿审阅。有一次,孟子写了一篇文章后交给荀卿,荀卿看了之后觉得文章还不够完美,于是他将文章烹饪中的熨烫比作对文章的推敲和修改,说:“这篇文章还需要熨烫一下。”从此,汤熨成为了形容精心推敲、斟酌文字的成语。
  • 成语结构
    主要由“汤”和“熨”两个词组成,采用并列结构。
  • 例句
    1. 他的演讲稿经过了多次的汤熨,才达到了如此精彩的效果。2. 这篇论文经过了数次的汤熨,才能够被刊登在国际期刊上。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汤熨”这个成语与烹饪中的熨烫过程进行联想,想象在烹饪中,食材经过热汤的熨烫处理后变得更加鲜嫩可口。类似地,汤熨成语表示对文字、论点等进行精心推敲、斟酌,使其更加准确、优美。
  •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名人演讲稿等,了解更多关于汤熨的使用场景和技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写的作文经过了多次的汤熨,才得到了老师的好评。2. 初中生:为了在演讲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我对演讲稿进行了反复的汤熨。3. 高中生:在写论文之前,我会对资料进行汤熨,确保论点的准确性和逻辑性。4. 大学生:我正在进行毕业论文的汤熨,希望能够写出一篇有深度、有思考的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