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人心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shì dào rén xīn ㄕㄧˋ ㄉㄠˋ ㄖㄣˊ ㄒㄧㄣ

    世道人心 

    泛指社会的道德风尚和人们的思想情感等。《明史·儒林传序》:“所关於世道人心者甚鉅,是以载籍虽繁,莫可废也。”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所谓‘以法法之’者,其事大关世道人心,如纲常伦纪,教养大典,则宜立法以为準焉。” 鲁迅 《且介亭杂文·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有一位批评家,还以为这么一来,大家便要不怕牢监,高高兴兴的进去了,很为世道人心愤慨了一下。”

  • 基本含义
    指世界的道德风尚和人们的心态。
  • 详细解释
    世道人心是一个复合词语,由“世道”和“人心”两个词组成。其中,“世道”指的是社会风尚、社会伦理和社会道德,而“人心”则指的是人们的内心思想、态度和情感。因此,世道人心表示的是社会道德风尚和人们的内心思想、态度等。
  • 使用场景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社会风气和人们的心态。可以用来指代社会道德的好坏、人们的善恶思想等。常用于社会评论、道德教育等场景。
  • 故事起源
    该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论语》中的一句话:“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这句话意味着君子应当在世道良好的时候坚守道义,而在世道恶劣的时候则要保持自己的内心纯洁。后来,这句话被引申为“世道人心”。
  • 成语结构
    世道人心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名词组成。
  • 例句
    1. 这个社会的世道人心越来越差,需要加强道德教育。2. 在这样的世道人心下,我们要保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3. 只有在良好的世道人心下,社会才能更加和谐发展。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世道”和“人心”这两个词进行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例如,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一个世界的十字路口上,观察周围的人们的内心思想和社会风尚,从而理解世道人心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了解儒家对于道德伦理和社会风尚的理论和观点。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好的世道人心下,大家要互相帮助,不欺负同学。2. 初中生:在现在这个世道人心不太好的社会,我们要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3. 高中生:只有在良好的世道人心下,社会才能更加公平和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