颉羹
jiá gēng
  • 拼 音:jiá gēng
  • 注 音:ㄐㄧㄚˊ ㄍㄥ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相传 汉高祖 微时,常与宾客过巨嫂食。嫂厌叔与客来。刮釜底,佯为羹尽,宾客以故去。已而视釜中有羹, 高祖 由此怨其嫂。及称帝,乃封其子为 颉羹侯 ,以示不忘旧怨。见《史记·楚元王世家》。后以“頡羹”为讥人吝啬之典。 元 李俊民 《代乐仲和张温甫处督米》:“欲向 田文 弹鋏去,恐因丘嫂頡羹还。” 清 赵翼 《友人以家难系狱论罪悼之》诗:“事异頡羹衔嫂怨,情同冒刃代兄行。”

  • 基本含义
    指受到严厉的批评或惩罚。
  • 详细解释
    颉羹的字面意思是“割肉”,比喻受到严厉的批评或惩罚。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被上级、长辈或者有权势的人严厉地批评或惩罚。它强调了受到惩罚的严重性和不堪忍受的痛苦。
  • 使用场景
    颉羹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被使用。当一个人犯了错误或者做了令人不满的事情时,他可能会被上级或者长辈给予严厉的批评,这时可以使用颉羹来形容他受到了严厉的惩罚。此外,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警示他人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 故事起源
    《史记·卷一·夏本纪》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昔日有个叫做颉的人,他擅长割肉。他有一天割肉时,割得很粗鲁,把自己的手也割伤了。他深感痛苦,于是决定以后再也不割肉了。这个故事中的“颉”就是颉羹成语的来源。
  • 成语结构
    颉羹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 例句
    1. 他因为犯了严重的错误,被领导颉羹了一顿。2. 小明上课不认真听讲,被老师颉羹了一通。
  • 记忆技巧
    可以将“颉羹”联想成“割肉”,想象一个人因为犯了错误而被割肉一样,非常痛苦和惩罚。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惩罚、批评相关的成语,比如“受罚”,“受教”,“挨骂”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做错了作业,老师颉羹了我。2. 初中生:他因为迟到被班主任颉羹了一顿。3. 高中生:他因为考试作弊,被校长颉羹了一顿。4. 大学生:他因为违反校规,被辅导员颉羹了一番。5. 成年人:他因为工作失误,被上司颉羹了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