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体
tuō tǐ
  • 拼 音:tuō tǐ
  • 注 音:ㄊㄨㄛ ㄊㄧ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全身。 宋 向子諲 《采桑子》词:“人如濯濯春杨柳,彻骨风流,脱体温柔。”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小诗便是得效药,读罢顿然痊较。入时衣袂,脱体别穿一套。”
    (2).指病愈。《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 陈青 道:‘就是小儿侥倖脱体,也是水底捞针,不知何日到手,岂可担阁人家闺女。’” 郭沫若 《创造十年》四:“我去看他时,他的病也快要脱体了。”
    (3).从根本上脱离。 鲁迅 《集外集·咬嚼未始“乏味”》:“这是严分男女的国度里必有的现象,一时颇不容易脱体的,所以正是传统思想的束缚。”

  • 基本含义
    指心神不守,精神恍惚,脱离实际。
  • 详细解释
    脱体是指人的心神不守,思维不集中,精神恍惚,脱离实际,无法专注于当前的事物或任务。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因为精神涣散而无法集中注意力,思维不清晰,从而导致工作或学习效率低下。
  • 使用场景
    脱体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中精神恍惚,无法集中注意力的情况。例如,当一个人在开会时一直分神玩手机,就可以说他脱体了;当一个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思维飘忽,也可以说他脱体了。
  • 故事起源
    脱体这个成语的起源并没有明确的故事,但它的意义源自佛教的“离体”概念。在佛教中,离体指的是人的心灵脱离肉体,超越世俗的束缚,达到解脱和觉悟的境地。而脱体成语则是从这个概念演变而来,形容一个人心神不守,无法专注于现实世界。
  • 成语结构
    脱体成语的结构比较简单,由“脱”和“体”两个字组成。其中,“脱”表示离开、脱离的意思,“体”表示身体、实际的意思。
  • 例句
    1. 他上课的时候总是心不在焉,完全脱体了。2. 老板说了半天,他却一直在脱体,完全没有听进去。3. 做事要专心,不能总是脱体,否则很难取得好的结果。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心不在焉”、“心神恍惚”等类似的词语进行联想,来记忆脱体这个成语的含义。同时,可以想象一个人的精神从身体中脱离出来,漂浮在空中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
  • 延伸学习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脱体相关的成语,例如“心不在焉”、“恍恍惚惚”等,以及类似的形容词和副词,来丰富你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上课的时候总是心不在焉,老师说我脱体了。2. 初中生:我在做作业的时候总是恍恍惚惚的,感觉自己脱离了现实。3. 高中生:考试前夜,我感到有些脱体了,无法集中精力复习。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脱体”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