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木
xī mù
  • 拼 音:xī mù
  • 注 音:ㄒㄧ ㄇㄨ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星次名。十二星次之一。与十二辰相配为寅,与二十八宿相配为尾、箕两宿。《国语·周语下》:“我 姬 氏出自天黿及析木者,有建星及牵牛焉。”《汉书·律历志下》:“析木,初尾十度,立冬;中箕七度,小雪;终於斗十一度。” 晋 傅玄 《大寒赋》:“日月会於析木兮,重阴凄而增肃。” 唐 韩愈 《请上尊号表》:“今天子整齐乾坤,出入神圣……坐收 冀 部,旋定 幽 都,析木、天街,星宿清润。”
    (2).古代 幽 燕 地域的代称。古代以析木次为 燕 的分野,属 幽州 。《晋书·天文志上》:“自尾十度至南斗十一度为析木…… 燕 之分野,属 幽州 。”《文选·木华<海赋>》:“东演 析木 ,西薄 青 徐 。” 李善 注:“言流至 析木 之境。” 唐 顾况 《送从兄使新罗》诗:“ 扶桑 衔日边, 析木 带津遥。”
    (3).劈开的木头。指樵柴。 明 方孝孺 《双桂轩铭》:“ 慈溪 之阴,双桂森森,望於东南。扶桑可薪,析木可焚,是桂永存。”

  • 基本含义
    指将木头拆分成零散的小块。
  • 详细解释
    析木是一个比喻性成语,用来形容将木头拆分成零散的小块。这个成语可以引申为分解、剖析或拆分事物的意思。
  • 使用场景
    析木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将复杂的问题或困难的任务分解成简单的部分,以便更容易解决。它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将复杂的情况分解为简单的因素,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 故事起源
    《庄子·外物》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木匠,他的技艺非常高超。有一天,他正在做一件木器,他将一根大木头拆分成许多小块,然后再将它们重新组合在一起,制成了一件精美的木器。人们对他的技艺赞叹不已,于是就有了“析木”的成语。
  • 成语结构
    动宾结构。
  • 例句
    1. 他善于析木,可以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简单易解的部分。2. 在解决这个难题之前,我们先要将它析木,找出其中的关键因素。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析木”这个成语与木匠的故事联系起来。想象一个木匠正在将一根大木头拆分成许多小块,然后再重新组合在一起制作木器的场景。这样能够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和起源。
  • 延伸学习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析木”相关的成语,如“拆东墙补西墙”、“分而治之”等。这些成语都与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简单的部分有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玩乐高积木,可以将它们析木再组装成各种形状。2. 初中生:老师教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要先将它析木,找出其中的关键步骤。3. 高中生:在研究这个科学问题时,我们需要将它析木,找出其中的规律和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