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
tuī qiāo
  • 拼 音:tuī qiāo
  • 注 音:ㄊㄨㄟ ㄑㄧㄠ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释义]
    (动)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就用手做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想了想说,用“敲”字好。后人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的字句,反复琢磨。
    [构成]
    并列式:推+敲
    [同义]
    斟酌

  • 近义词

    琢磨、斟酌、考虑、思量、思考、思索、酌量、商量、商酌、研究

  • 英文翻译

    1.weigh; deliberate

  • 详细解释

    ◎ 推敲 tuīqiāo
    [weigh; deliberate] 斟酌字句。亦泛指对事情的反复考虑
    推敲字句
    后蜀 何光远 《鉴戒录·贾忤旨》:“﹝ 贾岛 ﹞忽一日於驴上吟得:‘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初欲著‘推’字,或欲著‘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作‘推’字手势,又作‘敲’字手势。不觉行半坊。观者讶之, 岛 似不见。时 韩吏部 愈 权京尹,意气清严,威振紫陌。经第三对呵唱, 岛 但手势未已。俄为官者推下驴,拥至尹前, 岛 方觉悟。顾问欲责之。 岛 具对:‘偶得一联,吟安一字未定,神游诗府,致衝大官,非敢取尤,希垂至鍳。’ 韩 立马良久思之,谓 岛 曰:‘作敲字佳矣。’”后因以“推敲”指斟酌字句。亦泛谓对事情的反复考虑。 宋 张孝祥 《念奴娇·再用韵呈朱丈》词:“忍冻推敲、清兴满,风里乌巾猎猎。” 明 徐渭 《过陈守经留饭海棠树下赋得夜雨剪春韭》:“醉后推敲应不免,只愁别驾恼郎当。”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投轩》:“你的北来意费推敲,一封书信无名号。” 吴组缃 《山洪》二:“ 三官 认真的沉着脸,觉得这话值得推敲。”

  • 基本含义
    仔细斟酌、深思熟虑
  • 详细解释
    推敲是指在做决定或者表达意见之前,经过仔细斟酌、深思熟虑,推敲每一个细节和可能的后果。
  • 使用场景
    推敲常用于描述在做决策、表达意见或者写作时,需要经过仔细思考、斟酌的情境。它强调了对细节的重视和对后果的考虑,是一种谨慎和理性的态度。
  • 故事起源
    关于推敲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明确记载,但这个成语的含义与古代文人书写有关。在古代,文人写作时常常需要经过多次推敲、润色,以求文字表达的准确和精美。因此,推敲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写作技巧和态度。
  • 成语结构
    推敲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推”和动宾短语“敲”组成。其中,“推”表示仔细斟酌、思考,而“敲”表示审查、检查。
  • 例句
    1. 在做决定之前,我们需要推敲每一个细节。2. 写文章时,要多次推敲,确保表达准确。3. 在提出建议之前,我们应该推敲可能的后果。
  • 记忆技巧
    记忆推敲这个词语可以使用以下方法:1. 关联:将推敲与仔细思考、斟酌的意义联系起来,想象自己在写作或做决策时需要推敲每一个细节。2. 反义词:将推敲与随意、草率的态度形成对比,帮助记忆推敲的含义。
  • 延伸学习
    推敲是一种重要的思考和表达技巧,可以在写作、演讲、决策等方面发挥作用。学习推敲的同时,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表达方式,提升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考试之前,我会推敲每一个题目的答案。2. 初中生:写作文时,我会多次推敲,确保表达准确。3. 高中生:在选择大学专业之前,我需要推敲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