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濡
jì rú
  • 拼 音:jì rú
  • 注 音:ㄐㄧˋ ㄖㄨ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沾湿,使透湿。《左传·哀公三年》:“夏五月辛卯,司鐸火……校人乘马,巾车脂辖,百官官备,府库慎守,官人肃给。济濡帷幕,鬱攸从之。” 杜预 注:“鬱攸,火气也。濡物於水,出用为济。” 杨伯峻 注引 章炳麟 《左传读》二:“济亦濡也。”

  • 基本含义
    济濡指救济、帮助别人,特指在困难或危险时伸出援手。
  • 详细解释
    济濡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济意为救济、帮助,濡意为沉浸、淹没。合在一起表示在困难或危险时伸出援手,帮助别人渡过困境。
  • 使用场景
    济濡常用于描述在他人遭遇困难时给予帮助的行为,特别是在面临危险或困境时,伸出援手挽救他人。可以用于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强调人与人之间互助的精神。
  • 故事起源
    据史书记载,济濡最早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当时,晋国昭公因为国家内乱,被敌国围困,无法脱身。他派遣使者向周王朝求援,周王朝派遣了大军前来救援,成功解救了晋国昭公。救援的行动被称为济濡,后来成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在困难时伸出援手的行为。
  • 成语结构
    济濡是一个动宾短语,由“济”和“濡”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在地震中,许多志愿者积极参与救援工作,他们用实际行动体现了济濡的精神。2. 在我失业的时候,我的朋友们给予了我很大的济濡,让我渡过了难关。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济濡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个河边,看到一个人正在淹没,而你伸出援手将他救起的情景。这样的联想可以帮助记忆济濡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济濡相似的成语,如济困扶危、济苦扶贫等,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中关于互助和关爱他人的价值观。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看到小猫被困在树上,我就伸出手去济濡它。2. 初中生:我在街上遇到一个被骗子骗走了钱的老人,我决定济濡他,帮他报警。3. 高中生:看到地震灾区的报道,我决定参加志愿者队伍,为灾区人民济濡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