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喻
yǐn yù
  • 拼 音:yǐn yù
  • 注 音:ㄧㄣˇ ㄧㄩ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引喻 yǐnyù
    [allusion] 尤指文学作品中的暗示或附带提及

  • 英文翻译

    1.in allusion to

  • 详细解释

    亦作“ 引諭 ”。称引比喻。《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諫之路也。” 唐 蒋防 《霍小玉传》:“生素多才思,援笔成章,引諭山河,指诚日月。” 宋 陈騤 《文则》:“九曰引喻:援取前言,以证其事。 左氏 传曰:‘谚所谓庇焉而纵寻斧焉者也。’《礼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此类是也。”《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四年》:“言者论其引喻失当,特责之。”

  • 基本含义
    引用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暗示另一个事物。
  • 详细解释
    引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引用或比喻某个事物来暗示另一个事物,以达到描述或表达的目的。它常常用于文学作品、演讲、故事等,能够增强表达的效果,使语言更具有感染力和形象性。
  • 使用场景
    引喻常见于故事、诗歌、小说、演讲等文学作品中,也可以用于日常交流中。在写作和演讲中,引喻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一个抽象的概念,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 故事起源
    引喻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庄子·天运篇》中。庄子说:“齐景公问陈于孔子,孔子不对。孔子退而,以其党党于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这里的“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就是引喻的用法,意思是陈与孔子的问题不够深入。
  • 成语结构
    引喻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引”和“喻”两个字组成。
  • 例句
    1. 他的话像一把尖刀,直接刺入了我的心里,真是引喻入骨。2. 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一个引喻,代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声。
  • 记忆技巧
    可以将“引喻”拆分成“引”和“喻”两个部分记忆。其中,“引”可以想象成一个人在引导,而“喻”可以想象成一个比喻的事物。这样,通过将两个部分联系起来,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词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如果对引喻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和文学作品中的引喻运用。还可以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如古代诗词、小说等,来进一步理解和欣赏引喻的魅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的微笑就像一束阳光,照亮了整个教室,真是引喻的美丽。2. 初中生:他的眼神像一把利剑,直接刺破了我的心,真是引喻的犀利。3. 高中生: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一个引喻,代表了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挣扎和坚持。以上是关于中国词语“引喻”的学习指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