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迹
yǔ jì
  • 拼 音:yǔ jì
  • 注 音:ㄧㄩˇ ㄐ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见“ 禹迹 ”。
    亦作“ 禹跡 ”。1.相传 夏禹 治水,足迹遍于九州,后因称 中国 的疆城为 禹 迹。语出《书·立政》:“其克詰尔戎兵,以陟 禹 之迹。” 孔 传:“以升 禹 治水之旧迹。”《左传·襄公四年》:“芒芒 禹 迹,画为九州。” 唐 韩愈 《鳄鱼文》:“况 禹 迹所揜, 扬州 之近地,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
    (2).指 夏禹 治水的业绩。 北周 庾信 《周宗庙歌》之六:“功参 禹 迹,德赞 尧 门。” 唐 章孝标 《上浙东元相》诗:“何言 禹 跡无人继,万顷湖田又斩新。”

  • 基本含义
    指古代传说中大禹治水时留下的痕迹,比喻善政的印迹或治理事物的痕迹。
  • 详细解释
    禹迹这个成语源自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禹治水故事。相传,古代中国曾遭受洪水泛滥的困扰,大禹作为伟大的君主,带领人民治理水患。他辛勤努力,劳苦功高,成功地治理了洪水,安定了国家。据说,大禹治水时留下了一些痕迹,这些痕迹就被称为“禹迹”。禹迹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善政的印迹或治理事物的痕迹。它比喻一个人或组织在治理、管理或处理事物时留下的良好影响或印记。
  • 使用场景
    禹迹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组织在治理、管理或处理事物时留下的良好影响或印记。它可以用于赞美一个领导者或政府在治理国家或组织时所取得的显著成就。也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在工作或学习中所展现的出色表现和成果。
  • 故事起源
    禹迹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禹治水故事。大禹是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伟大君主,他成功地治理了洪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治水经验和成就。这些治水的成就被形容为“禹迹”,后来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比喻善政的印迹或治理事物的痕迹。
  • 成语结构
    禹迹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中间没有连接词。第一个字“禹”是大禹的名字,第二个字“迹”表示痕迹、印迹。
  • 例句
    1. 他在公司的管理上留下了深深的禹迹。2. 这座城市的变化可以看到市长的禹迹。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禹迹”与大禹治水的故事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大禹治理洪水时所留下的印迹,将其与善政、治理事物的痕迹联系在一起,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深入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了解他的治水经验和成就。同时,可以学习其他与善政、治理事物相关的成语,如“善政之德”、“治国安民”等,扩展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我们学校的禹迹,她用心教育我们,让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成绩。2. 初中生:学校的校长是一位有禹迹的领导,他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我们在学习和活动中都能取得进步。3. 高中生:政府的禹迹使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美丽和宜居,我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升。4. 大学生:这位企业家是行业的禹迹,他通过创新和管理能力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成功和发展。5. 成年人:这个组织的禹迹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