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搕
qiāo kē
  • 拼 音:qiāo kē
  • 注 音:ㄑㄧㄠ ㄎㄜ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犹推敲,琢磨。《朱子语类》卷十四:“吾儒与 老 庄 学皆无传,惟有释氏常有人,盖他一切办得不説,都待别人自去敲搕,自有箇通透处。”一本作“ 敲磕 ”。
    (2).犹敲诈。《新华日报》1943.2.17:“利用职位的便利私自营商,固然应该严禁;但滥用职权,或以此作为敲搕的工具,尤应倍加惩戒。”

  • 基本含义
    用力打击或敲打。
  • 详细解释
    敲搕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于描述用力打击或敲打的动作。它常常用来形容人用力敲打物体或击打敌人的情景,也可以用来比喻言辞或行动具有强烈的攻击性。
  • 使用场景
    敲搕这个成语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例如形容某人用力敲打门窗或敲打乐器,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用强烈的言辞批评或攻击他人。此外,敲搕还可以用来形容战争或体育比赛中的激烈打击。
  • 故事起源
    敲搕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左传·昭公十一年》:“敲搕之客,不可使往来。”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昭公是晋国的国君,他对外宾客的态度非常严厉,不允许外来客人随意出入国境。当时有一个外国客人想要进入晋国,但昭公却用力敲打着门扇,不让客人进入。这个故事中的“敲搕”一词就是指昭公用力敲打门扇的动作,从而引申出了成语的含义。
  • 成语结构
    敲搕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敲”是动词,表示用力打击或敲打;“搕”是动词,表示用力打击或敲打。
  • 例句
    1. 他气得敲搕着桌子大声说道:“我再也不干了!”2. 这个拳击选手的拳头敲搕着对手的脸,一拳接一拳地击打着。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敲搕”与用力敲打的动作联系起来,形成记忆的联想。可以想象一个人用力敲打桌子的情景,或者想象一个拳击选手用力击打对手的脸,这样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除了敲搕这个成语,还有许多与打击或敲打相关的成语,例如“敲山震虎”、“打草惊蛇”等。可以通过学习这些成语来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生气地敲搕着桌子,因为他的铅笔断了。2. 小学生:小红看到小明被欺负,便用力敲搕着欺负他的人。3. 初中生:篮球比赛中,队员们用力敲搕着对方的篮筐,争夺得分机会。4. 高中生:老师生气地敲搕着讲台,批评同学们的不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