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怪
kè guài
  • 拼 音:kè guài
  • 注 音:ㄎㄜˋ ㄍㄨㄞ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责备。《三国志·吴志·吴主传》:“闻此悵然,深自刻怪。”《资治通鉴·魏明帝景初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刻,怪也。”

  • 基本含义
    指过分苛责他人,对别人的过错过分追究。
  • 详细解释
    刻怪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刻”指的是过分苛责,苛刻地追究别人的过错;“怪”指的是责怪别人。因此,刻怪的基本含义是过分苛责他人,对别人的过错过分追究。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种对他人过错过于挑剔的态度。
  • 使用场景
    刻怪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那些对别人的过错过于苛责的人。例如,当你看到一个老师对学生的小错误非常严厉地批评时,你可以用刻怪来形容老师的行为。此外,刻怪也可以用于描述一些人对自己的过失过于苛责,过分自责的情况。
  • 故事起源
    刻怪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哀公十二年》。故事中,齐国的公子重耳因为与人发生争执而被杀,他的母亲嬴姜为了报仇,刻薄地追究了所有与此事有关的人。后来,齐国的国君哀公听说了这件事,他认为嬴姜的行为过分苛责,于是用了“刻怪”这个成语来形容她的行为。从此,刻怪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
  • 成语结构
    刻怪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刻”是动词,表示过分苛责;“怪”是名词,表示责怪。成语的结构简单明了,容易理解。
  • 例句
    1. 他总是刻怪别人的过错,而从不检讨自己的错误。2. 她对自己的失误过于刻怪,总是责怪自己没有做好。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记忆刻怪这个成语:将“刻”字与“怪”字进行联想,想象一个人用刀在怪兽的身上刻画,表示对怪兽的过错进行追究和责怪。这种联想可以帮助你记住刻怪的基本含义和意义。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刻怪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表达方式,例如“苛责”、“责怪”等。你还可以查阅相关的故事和典故,了解成语的更多背景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老师总是刻怪他的笔记本没有整齐摆放。2. 初中生:她的妈妈对她的成绩不满意,经常刻怪她学习不努力。3. 高中生:老师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刻怪,要求他们每次都要拿满分。4. 大学生:他的导师对他的论文要求非常高,经常刻怪他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