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阍
sī hūn
  • 拼 音:sī hūn
  • 注 音:ㄙㄧ ㄏㄨㄣ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看门的人。 唐 韦应物 《观早朝》诗:“河汉忽已没,司閽启晨关。” 清 李渔 《风筝误·冒美》:“苍头充办吏,老妇代司閽。” 萧乾 《往事三瞥》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沙皇 的那些王公贵族挟着细软纷纷逃到 巴黎 或 维也纳 去当寓公了,他们的司阍、园丁、厨子和仆奴糊里糊涂地也逃了出来。”
    (2).看门;守门。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申刻抵 靖 ,投刺焉。良久,司閽者曰:‘ 范爷 因公往 常州 去矣。’”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癸酉之变》:“贼脱衣露刃,为司閽官兵觉察,骤掩其扉。” 郭沫若 《行路难》中篇第二章:“庭园真是很冠冕的,门次还有司阍的人守门。司阍的人不在,他便一直向正房走去。”

  • 基本含义
    指守卫门户的人,也比喻守卫国家或家庭的人。
  • 详细解释
    司阍是由“司”和“阍”两个字组成的,其中,“司”指的是管理、掌管的意思,“阍”指的是门卫、看门的意思。司阍一词最早用于古代宫廷,指的是负责守卫皇宫大门的官员。后来,这个词逐渐引申为守卫国家或家庭的人。
  • 使用场景
    司阍一词多用于形容那些忠诚、坚守岗位、守护家国的人。比如,可以用来形容军人、警察等守卫国家安全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那些默默守护家庭、保护家人的人。
  • 故事起源
    《淮南子·天文训》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夏朝的大司阍史有功的故事。他在夏桀王暴虐的统治下,忠诚地守护国家的大门,不畏强暴,坚守岗位。最终,他的忠诚和勇气得到了夏桀王的赞赏和奖赏。
  • 成语结构
    主谓结构。
  • 例句
    1. 他是一位真正的司阍,守护着家人的安全。2. 在这个危急时刻,我们需要更多的司阍来保卫我们的国家。
  • 记忆技巧
    可以将“司阍”这个词与“守卫门户”的意思联系起来,帮助记忆其基本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官制和宫廷文化的知识,以深入理解司阍这个词语的背景和使用场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爸爸是一名警察,他就像一位司阍一样保护我们的家。2. 初中生:在历史课上,我们学到了古代宫廷的司阍是如何守护皇宫的。3. 高中生:这个国家的安全需要更多的司阍来保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