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
qǐng ān
  • 拼 音:qǐng ān
  • 注 音:ㄑㄧㄥˇ ㄢ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请客人安坐。《仪礼·乡饮酒礼》:“主人曰:‘请安于宾。’” 胡培翚 正义:“请安, 蔡氏 德晋 云:‘留宾安坐也。’”
    (2).自请安息。《左传·昭公二十七年》:“乃饮酒,使宰献,而请安。” 杜预 注:“ 齐侯 请自安,不在坐也。”
    (3). 清 代的问安礼节之一。男子打千,即右膝半跪,较隆重时双膝跪下;女子双手扶左膝,右腿微屈,往下蹲身口称“请某人安”。《红楼梦》第三一回:“一时进入房中,请安问好,都见过了。”《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又赶着説:‘别请安了,作揖罢。’ 安公子 转过身来恭恭敬敬的作了一个揖。”
    (4).问安。 鲁迅 《书信集·致江绍原》:“太太前乞叱名请安。” 峻青 《海啸》第二章:“老太爷好。多年不见了, 宋五 给老太爷请安。”

  • 近义词

    致意、存候、存问、慰劳、慰问、问候、问好

  • 英文翻译

    1.pay respects to sb.; wish sb. good health

  • 基本含义
    请安是指向上级或长辈行礼问好,表示恭敬和敬意。
  • 详细解释
    请安源于古代官场礼仪,是指下级或晚辈主动向上级或长辈行礼问好的一种礼节。请安既是一种表达敬意的方式,也是一种社会礼仪的体现。通过请安,人们可以彰显尊重他人、尊重传统的态度。
  • 使用场景
    请安一般用于正式场合,如向长辈、上级、老师或重要客人问好时使用。在商务场合、学校、官方会议等场所,进行请安可以展示自己的礼貌和敬意。
  • 故事起源
    请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官场礼仪。在古代,官员上朝或接见时,下级或晚辈要主动行礼请安,以示恭敬。这一礼仪逐渐形成了习惯,并延续至今。
  • 成语结构
    请安是一个动词短语,由“请”和“安”两个字组成。
  • 例句
    1. 他走进办公室,向老板请安。2. 学生们每天上课都要向老师请安。3. 在传统婚礼上,新娘要向双方父母请安。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记忆技巧帮助记忆请安的意义和用法:1. 将请安与向上级或长辈行礼问好的场景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自己向长辈请安的情景,加深记忆。2. 可以制作一个小卡片,上面写着“请安”,放在常见的请安场景中,如办公室、教室等,以便提醒记忆。
  • 延伸学习
    请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学习请安不仅可以了解中国的礼仪文化,还可以培养对他人的尊重和敬意。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礼仪相关的成语和礼仪知识,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举案齐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上学都要向老师请安。2. 初中生:学生会主席向校长请安,表达了对校长的敬意。3. 高中生:在毕业典礼上,学生代表向校长请安,感谢校长的栽培和关怀。4. 大学生:大学生在实习单位见到领导时,要向领导请安,展示自己的礼貌和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