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门
xiàn mén
  • 拼 音:xiàn mén
  • 注 音:ㄒㄧㄢˋ ㄇㄣ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古时守城之闸板,安装于内城门,无事则悬起,寇至则下之。《左传·庄公二十八年》:“众车入自 纯门 ,及逵市。县门不发。” 杜预 注:“县门,施於内城门。”《左传·襄公十年》:“ 偪阳 人啟门,诸侯之士门焉。县门发, 郰 人 紇 抉之。” 孔颖达 疏:“县门者,编版广长如门,施关机以县门上,有寇则发机而下之。”《墨子·备城门》:“故凡守城之法,备城门为县门沉机,长二丈,广八尺,为之两相如。” 汉 桓宽 《盐铁论·毁学》:“无仁义之德而有富贵之禄,若蹈坎穽,食於县门之下。”
    县衙。 唐 王建 《田家行》:“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 基本含义
    指官员或知识分子在县级政府门下工作,形容地位低微、境遇卑贱。
  • 详细解释
    县门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县指的是地方行政单位,门指的是门下,也就是指在某个机构或组织下工作。县门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官员或知识分子在县级政府门下工作,地位低微,境遇卑贱。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官员等级制度和知识分子的处境。
  • 使用场景
    县门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地位低微,境遇卑贱。可以用在讽刺、批评或自嘲的语境中。
  • 故事起源
    县门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社会的官员等级制度。在古代,中国的政府行政区划以县为基本单位,官员的地位和权力与所在县的级别有关。县级官员的地位相对较低,而且往往在地方政府的门下工作,因此称为县门。知识分子也常常在地方政府的门下工作,境遇也比较卑贱。因此,县门成语就形成了。
  • 成语结构
    主谓结构。
  • 例句
    1. 他曾经是一个大学教授,现在却只能在县门下做事,真是前途堪忧。2. 在当时的社会里,知识分子往往只能混迹于县门之下。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县门”相关的图像进行联想记忆。例如,想象一个低矮、破旧的县政府大门,官员和知识分子从这个门进出,他们的地位和境遇都很卑贱。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中国的官员等级制度和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以及当时社会的阶级结构和地位差异。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爸爸告诉我,古代的知识分子常常在县门下工作,境遇很卑贱。2. 初中生:我们学校的校长曾经在县门下做过官员,现在才当上校长,真不容易。3. 高中生:我希望将来能够在更高的地方工作,不再局限于县门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