赍粮藉寇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jī liáng jiè kòu ㄐㄧ ㄌㄧㄤˊ ㄐㄧㄝ ˋ ㄎㄡˋ

    赍粮藉寇(齎糧藉寇) 

    语本古谚“齎盗粮,借(或作藉)贼(或作寇)兵”。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天津新议续议》:“是国家正供之入,适足为齎粮藉寇之资。”参见“ 齎盗粮 ”。

  • 基本含义
    用敌人的粮食来供给自己的军队
  • 详细解释
    赍粮藉寇是一个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的成语,意指在战乱时期,借用敌人的粮食来供应自己的军队。这个成语强调了战争时期的军事策略和资源利用的重要性。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在困难时期,灵活运用资源,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人。
  • 故事起源
    成语的故事起源于项羽与刘邦之间的战争时期。当时,项羽的大军围困了刘邦的军队,刘邦的粮食供应遇到了困难。刘邦派出一支小队冒险进入敌人的阵营,假装投降,并借用敌人的粮食来供应自己的军队。最终,刘邦成功地渡过了粮食困难,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
  • 成语结构
    赍粮藉寇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动词和两个名词组成,形成了动宾结构。
  • 例句
    1. 在这个困难时期,我们必须赍粮藉寇,寻找新的发展机会。2. 这位商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一切地赍粮藉寇,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
  • 记忆技巧
    可以将赍粮藉寇的四个字分别与“借”、“敌”、“粮”、“供”进行联想,形成一个故事情节,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战争和资源利用相关的成语,例如“以卵击石”、“囊萤映雪”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游戏中,我们要学会赍粮藉寇,利用对手的弱点来获得胜利。2. 初中生:历史上有很多战争中的胜利都是通过赍粮藉寇来实现的。
  • 3. 高中生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做到赍粮藉寇,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