蹂蹀
róu dié
  • 拼 音:róu dié
  • 注 音:ㄖㄡˊ ㄉㄧㄝ 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犹踩踏。 明 徐复祚 《红梨记·托寄》:“ 汴京城 天骄气赊, 赵世庙 犬羊蹂蹀。”参见“ 踩踏 ”。

  • 基本含义
    蹂蹀指踩踏、践踏,比喻欺压、虐待。
  • 详细解释
    蹂蹀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对待他人的残忍和不公平。它强调了对他人的压迫和虐待,给人一种不公正和残酷的感觉。
  • 使用场景
    蹂蹀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一个人或者集体对另一个人或者集体的不公正对待。在社会、政治、教育等领域中,我们可以使用蹂蹀来表达对于权力滥用、人权侵犯等不公平现象的批评和谴责。
  • 故事起源
    蹂蹀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当时,项羽在刘邦的追击下,最终失败,被迫投降。刘邦对项羽非常残忍,将他关押在咸阳,并且对他进行种种折磨和虐待。这个故事成为了蹂蹀成语的来源。
  • 成语结构
    蹂蹀是一个形容词,由两个相同的字“蹂”组成。
  • 例句
    1. 这个弱小的国家被邻国蹂蹀了几百年。2. 那个公司的员工遭受着老板的蹂蹀,生活十分艰难。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蹂蹀”与“踩踏、践踏”联系起来,形成联想记忆。也可以用“虐待、欺压”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蹂蹀相关的成语,例如“蹂躏”、“欺压”等,可以进一步丰富对于这一主题的词汇积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一起保护小动物,不让它们被人蹂蹀。2. 初中生:历史上有很多国家被列强蹂躏过。3. 高中生:我们应该关注社会中弱势群体被蹂躏的现象,积极参与到改善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