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罗
páng luó
  • 拼 音:páng luó
  • 注 音:ㄆㄤˊ ㄌㄨㄛ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犹遍及。《史记·五帝本纪》:“时播百穀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
    (2).测天度的器具。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天文·旁罗》:“旁罗乃测天度之器,如今之晷地罗也。”
    (3).借指测度。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皇帝﹞爰命日官,草创新器。於是俯察旁罗,登臺升库。”
    (4).广泛搜罗。 宋 曾巩 《亡弟湘潭县主簿子翎墓志铭》:“至於法制度数,造物立器,解名释象,声音训詁,纤息委曲,贯穿旁罗,无不极其説。”

  • 基本含义
    指旁人或旁观者的意见或议论。
  • 详细解释
    旁罗是一个由“旁”和“罗”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旁指旁边,罗指罗列、排列。旁罗的意思是指旁人或旁观者的意见或议论。它强调了旁人对于某个事物或情况的看法和评价,通常是负面的或有批评意味的。
  • 使用场景
    旁罗常用于形容旁人对某个事物进行评论或议论,往往带有一定的批评或否定的意味。它可以用来描述旁人对于某个人的行为、决策或观点的不赞同或不满,也可以用来形容旁人对于某个事件或情况的看法与主角不同。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口语或文学作品中,可以用来增加语言的表达力和修辞效果。
  • 故事起源
    关于旁罗的具体故事起源尚不清楚,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非常常见,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描写和批评手法。
  • 成语结构
    旁罗由两个字组成,旁和罗。旁是副词,用来表示位置在旁边。罗是动词,表示罗列、排列。这个成语的结构比较简单,容易理解和记忆。
  • 例句
    1. 他的决定遭到了旁罗的批评和反对。2. 在这个问题上,旁罗的声音很多,但是主角的决定是正确的。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旁罗拆分成两个字,然后与其含义相关的形象进行联想,来帮助记忆。比如,旁可以联想到旁边,罗可以联想到罗列、排列,那么旁罗就可以联想到旁边罗列的意思,表示旁人的意见和评论。
  •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来了解更多关于旁罗的使用场景和表达方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的作文被老师旁罗了一番,他觉得很委屈。2. 初中生:同学们在讨论一个问题时,旁罗的声音很多,但是他们最终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出了决定。3. 高中生:在辩论赛中,选手们互相旁罗对方的观点,力图击败对方。4. 大学生:在学术讨论会上,专家们对于这个问题进行了旁罗,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