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讨
jīng tǎo
  • 拼 音:jīng tǎo
  • 注 音:ㄐㄧㄥ ㄊㄠ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细心研究。 南朝 梁简文帝 《答湘东王上王羲之书书》:“《阳春》高而不和,妙声絶而不寻,竟不精讨錙銖,覈量文质,有异巧心,终愧妍手。” 清 唐孙华 《闻野弟贻眼镜十六韵》:“晚研心尚在,精讨力难胜。”

  • 基本含义
    精细地辩论、讨论。
  • 详细解释
    精讨是指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的辩论或讨论,并且在辩论或讨论过程中运用精确的语言和严密的逻辑进行思考。精讨强调辩论或讨论的深入和细致,通常用于形容辩论或讨论的过程非常严谨和精确。
  • 使用场景
    精讨常用于学术讨论、辩论赛、法律辩护等需要严谨思考和精确表达的场合。也可以用于形容两个人或两个团体之间的辩论或讨论过程。
  • 故事起源
    精讨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传·哀公十二年》。当时,齐国的国君想要选用一位贤臣,于是他召集了各地的贤士进行讨论。最后,经过精心的辩论和讨论,一位名叫子游的贤士脱颖而出,被选为贤臣。从此,精讨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辩论和讨论的过程。
  • 成语结构
    精讨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1. 在学术会议上,各位专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精讨。2. 他们在辩论赛中精讨了这个问题,最终得出了一个共识。3. 律师们在法庭上精讨了各自的观点,争取为当事人争取最好的利益。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精讨”拆分成“精”和“讨”两个字来记忆。精表示精细、精确,讨表示讨论、辩论。因此,可以将精讨理解为精确而有深度的讨论。
  • 延伸学习
    如果想要更深入地学习和了解“精讨”,可以阅读相关的文献、参加辩论赛、或者参与学术讨论。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在课堂上精讨了一个有趣的问题。2. 初中生: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辩论作业,我们要精讨自己的观点。3. 高中生:我们的社团组织了一场辩论赛,同学们都积极参与精讨各自的立场。4. 大学生:在学术会议上,我们和其他专家一起精讨了一个复杂的研究问题。